「龜山島.文學微旅行」一行在漁村文化館內聆聽簡英俊代表生動的導覽。圖╱田運良
文╱田運良
每每駛上國道五號闖出雪山隧道出口直映眼前的、每每登臨林美山頂步出佛光校園教室眺瞭極盡的,正是座落遠方、放目想望的龜山島,它靜靜趴伏在海上洋中,栩栩已是悲歡憂喜療癒的蘭陽鄉愁。昨日還暴雨強震、今日竟雲散天青,甚至透出些微煦日陽光,暖風相伴滿懷濃濃詩意,青春集結朝向那座海中夢土,勇敢啟航、出發、登臨、征服。
「龜山島.文學微旅行」是佛光大學中文系與宜蘭縣頭城鎮龜山島社區發展協會共同策辦的文學參旅活動,詩之青春篇的首航,趁著東北季風尚未襲臨之前,即盛邀二十位年輕詩人結伴同赴,以詩為幡幟、向文學集結,迎往風雨浪濤,在龜山島里長、頭城鎮民代表簡英俊的引領下,迎風出航、破浪登島,展以文學之姿,親炙踏旅心儀神往的龜山壯島……
青春詩人們熱情澎湃差擬浪海激濤、活力豪邁喻比島境翠蓊,踏上南碼頭、亦步亦趨隨簡代表一同溯回走踏曾經、導憶往昔,巡過普陀巖、村落遺址、龜山國小、戰備坑道、環湖步道……處處人文自然生態地質軍事舊史之多元繁盛,更添上時代輾壓的歲月留跡,情景交融多有萬千棖觸。隨後再登上船繞島巡禮,依著解說、覽遍口耳相傳中的八景(龜山朝日、神龜戴帽、靈龜擺尾、龜島磺煙、海底溫泉、歸卵傳奇、眼鏡洞和龜岩巉壁),再迎上海風柔拂,當下都躍躍想揮墨賦詩以頌讚了呀。
登船返航前,與此念想,佇立龜尾前緣的海堤上,迎風回望台灣島茫茫若現的山野風景,這十公里的鄉愁相隔,雖不遠卻遙距數百年荏苒,時光漫漫慢慢如許悠悠緩緩繾繾綣綣……
然因軍事戰備所需,全島遷村後落戶在大溪社區的新風土,以拱蘭宮與漁村文化館為重心的龜嶼復舊,在此重新演繹與延續。此刻環繞在館內的龜山島模型上,視線彷如空拍機般俯瞰全景,山徑海線、村落湖井、田畦植被等等標示,正是剛剛才親臨步履行過的歷史足跡呀。
一整天的遠島浪遊,停駐在漁村文化館前的大合影。北返歸程奔馳在濱海公路上,再再遙望甫走踏過的龜山島……請記住這一天青春詩聚、請莫忘這一樁文學約定,且以詩鑄刻今時島之文史顛沛的美好,繼續以青春詩篇的手寫筆跡,再帶我們重遊龜嶼千年演繹之萬種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