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TEAM談統整藝術教育

陳怡倩博士 |2020.11.16
2069觀看次
字級


文/華盛頓州立大學三鎮分校陳怡倩博士

 美國美術教育以18世紀革命技能導值為首,從心理認知、學科本位到21世紀初期的多元智能,這些背離「藝術為藝術」的改變,其實是對美之於育,育之於人的體悟。因此,STEAM企圖在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中加上A——Arts,以美學、設計、社會人文等視角進行跨科統整教育。STEAM的出現,無疑是扭轉教育窠臼、永續國際競爭力的契機。 

 Arts代表的不僅是藝術學科,而是其深植的創意、人文關懷和美感感知的內涵。作為知識的綜合體,STEAM以統整為核心來進行系統思維,因此Arts化身為一座橋樑,連結並匯集學科與學科交錯的知識與內在潛力。 

 以創造力影響教育革命的肯.羅賓森伯爵說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培養創造力的責任,而不是扼殺創造力。」我認為獲取創造力有三個方式:多樣性(以感官經驗來理解大環境)、獨特性(重視個體學習的潛力來連結)、動力性(體認原創性始於跨科融合的互動),拙作《課程設計——統整課程設計的思維與趨勢》中,以橋樑型課程設計的步驟——探索、詮釋、反思、創作,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習者以統整思維思考學科與學科間進行連結、交織與融合。換言之,老師需不斷以多元變異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潛能。 

 藝術家與科學家都充滿創造、想像、探究與冒險的精神,從靈感出發,突破現狀。比如集科學、醫學、藝術於一身的達文西,發揮觀察力,聯合邏輯推理與組織批判,成就了像黃金比例、飛行器、解剖學等膾炙人口的作品;義大利數學家、物理天文學家伽利略的文學素養讓著作《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如文學般雋永。目前,科學實驗室也敞開大門與藝術家合作,如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成立科學家與藝術家共處與對話的「碰撞」中心;麻省理工學院則以AI的技術來識別美術館藏品,找尋跨地域文化藩籬的視覺元素脈絡。 

 跨界整合的人之所以成功,因為破除分科窄化的單一思維,在學科之間挑戰並突破瓶頸,他們的動機、創意與連接生活經驗的探索過程,正是STEAM的核心。因為交織,我們得以看見潛能、轉化改變。台灣108新課綱力求突破分科框架,強調統整應用與重視知識的過程,並從生活經驗裡探究學科交融的可能,以實踐的精神激發學習動機。而綜合藝術與科學精神,集思維與實踐的STEAM 教育,將會是引領未來的主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