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演進

文/若林芳樹 (東京都立大學都市環境科學研究科教授 |2020.11.10
2126觀看次
字級

文/若林芳樹 (東京都立大學都市環境科學研究科教授)

我們每天都在不知不覺中使用地圖,不論是用Google Maps找路、用語音導航開車、還是透過訂房網站以地圖尋找民宿、用熊貓外送叫餐點。甚至在新冠病毒期間,我們用地圖來看各國案例增長,用「口罩地圖」來尋找哪裡買得到口罩。地圖已深入了眾人的日常生活,它影響了我們對空間的認知,也改變了我們的世界觀。就在我們對地圖依賴愈深的今日,愈是需要知道關於地圖的種種迷思。

阿根廷作家波赫士有一篇與地圖相關的著名寓言,叫做〈關於學問的縝密〉,故事是這樣的:

地圖學院製作了全新的帝國地圖,它和帝國大小相同,每一處都對應到實物。但隨著時代變遷,人們對地圖學的研究失去了興趣,認為這麼大的地圖是無用的長物。因此,人們甚至無禮地摒棄它,任它曝露在日晒雨淋中。

這篇寓言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解釋,它可以說暗示著,製作地圖時若忽略查閱者的需要,是無意義的。近代地圖的製作不斷追求高精確度與詳細度,在某種層面上,是將原寸大地圖作為終極的目標,但若是表現得不理想,也許也會成為無用的長物。

數位化改變地圖



路易斯.卡羅在《西爾薇與布魯諾完結篇》書中的某個人物,得意地提及,自己用等比例尺,製作了自己國家的地圖。但是,當他想使用完成的地圖時,卻遭到農家的反對,認為全國都被地圖覆蓋的話,日照會變差。故事結尾敘述,最後用大地本身代替地圖來使用。書中出現的原寸大地圖,也是暗示資訊過剩的地圖,也會變得無用武之地。

但是,原寸大地圖藉著數位化,在變形中漸漸成為現實。例如,谷歌地圖利用VR(虛擬實境)打造充滿臨場感的地圖表現,已經受到廣泛使用。這款軟體的架構是,輸入路線搜尋之後,把手機舉到眼前,與畫面上的景色重疊,它就會顯示出應該前進的方向。這個軟體使用的AR(擴增實境)技術,在2016年走紅的「精靈寶可夢GO」也採用過。

數位地圖與紙本地圖的一大不同特徵,在於使用同一組數據,數位地圖可以在螢幕上繪製出不同尺寸的地圖。因此,在數位地圖中可以自由變化比例尺,只要投影在大銀幕上,也不難畫出原寸大的地圖。作家波赫士的寓言故事在數位時代已變成了現實。

話雖如此,也並沒有改變比例尺規定地圖使用之道。舉例來說,逛馬路或是登山時使用可以顯示全國的一百萬分之一比例尺的地圖是不夠詳細的;相對地,當我們主張國家領土時,一萬分之一比例尺的地圖又太過詳細,反而不好用。如此可知,數位化雖然改變了比例尺的觀念,但是與資訊詳細度、精確度相關的性質上,它的重要性並未消失。

像寒武紀大爆發

關於地理空間資訊的取得,最初是將已有的紙本地圖掃描或轉變為數值,來推進數位化,後來漸漸使用人造衛星或測量機器,可以取得直接用數位製作的地理空間資訊。收集起來的數據資料在電腦記憶裝置中,以0或1值之位元單位,貯存成一元化的磁記錄,有需要時再取出應用。到時,同一份數據可以製作出多種不同表現的地圖。尤其是數位資料,不僅可以成為視覺影像,也可變換為語言,若採用3D列印,甚至有可能出現可以碰觸的立體表現。

總而言之,數位化使儲存與表現分離,因而有了多種多樣地圖數據的可能性。這種狀況如果比對生物演化的歷史,也許可以比喻為5億3000萬年前寒武紀大爆發。學者認為該次生物大爆發的原因之一,是有眼睛的動物增加,動物間的生存競爭因此變得激烈,結果獲得競爭上有利體質的物種增加,變得多樣化。同樣地,地圖的數位化也因為表現的空間擴大,因而可以配合新地圖的需要,發揮創意設計,製作出多種多樣的地圖。

本文摘自《地圖會說謊》聯經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