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不少人有囤物習慣,但囤物成癖恐因有心理困擾。台北市社會局社工科長陳怡如表示,囤物行為有多樣態,若無精神上的疾病,很多就是心理的議題,例如囤物者多有高度不安全感;資深心理師林萃芬表示,一般囤物者多無病識感,若在未經同意下將東西丟掉,恐造成更強烈囤物行為。
陳怡如說,改善囤物行為,可以先勸導囤物者只儲生活必需品,例如衛生紙等,慢慢協助轉移焦點;另外,若是因沒有人關心才愛囤物,則可以透過重新與人的連結,讓囤物者有一些新的生活重心。
林萃芬說,對囤物者來說,要他們丟棄物品會相當困難,要先去判斷,囤物症是什麼樣的心理來源,有可能是因過去曾貧窮,覺得東西都用得到,所以愈儲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