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會心】 人只是一顆微塵

文╱徐國能 |2020.11.06
2374觀看次
字級

文╱徐國能

據說我們所有的一切,有形的軀體、無形的思想,都來自於宇宙誕生的瞬間,物質和能量,時間與空間,在剎那形成,未來數千億年,不生不滅,不增亦不減,只是不斷重新組合。我們意識到了世界,意識到了自我,卻無法意識到我與他者並無分別,都是和宇宙同時誕生的元素,快樂或痛苦,成功或失敗,下一次重新組合時,現有的輝煌終將失去所有意義。不再執著於「我」,便只剩下慈悲,那也可以說是對生命現象無盡的愛與憐憫。

今年美國迪士尼公司又以真人重拍了「花木蘭」,我想起小學四年級的夏天,在一棵綠樹窗前,讀到了東方出版社的兒童故事《花木蘭》,知道她的父親叫花弧、姊姊叫木蕙,弟弟是木棣,多年後我才明白一切都是杜撰,裡面的情節可能參考了「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羅通掃北」。但沒關係,花木蘭忠孝雙全、不讓鬚眉,在艱苦中化險為夷,最後完成了不朽的傳奇卻飄然而去,這是少年時非常勵志的故事。那時我認為所謂的英雄無關男女,只要有一種能承擔一切的萬鈞之力,一顆慈愛的心,就值得敬仰。

上了中學,讀到了〈木蘭詩〉,至今許多課文都已淡忘,但有人吟詠起:「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心中馬上可以浮現:「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的詩句,沒錯,好的文學是非常貼近人心的,讓人永難忘懷。和古代多數傑作一樣,〈木蘭詩〉的作者沒有留下年代和姓名,「出處不詳」是我們的一大遺憾,對古人來說,也許標示了作者,就只能成為一家之言;隱去作者,便能成為整個時代的集體創造,一種偉大的公共財。

〈木蘭詩〉筆墨濃淡,宛如一幅心構成的卷軸畫,伊始寫女兒心事,從軟弱的嘆息到決意出征,接著「東西南北」轉了一圈,表現了那種匆忙、驛動的紛紛擾擾。想當年我要離家去住校,其實每個星期都能回家,但在出發之際,也是唯恐忘了哪些東西,現在想來,這種準備,不過就是內心的不安罷了。而進入了陌生的環境,「聲音」比所見更能引發思念,詩人妙筆一揮:「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聲濺濺」,再怎麼堅強的偉人也有感情的牽繫,也有軟弱的剎那,詩人深諳人性與心理。從軍打仗過程,是必要卻非重要的情節,在文藝裡如何處理妥當,考驗作者功力,〈木蘭詩〉以書法中的「飛白」來呈現,拈出萬里關山、金柝鐵衣這些意象,讓筆勢欲斷不斷、將連未連,堪稱妙筆。緊接著十年倏忽,壯士來歸,本來沉重的氣氛轉入了喜劇氛圍,從磨刀霍霍到夥伴的驚惶,喜感十足中映襯了木蘭的成功,結尾忽然躍入兩頭兔子,挑戰了傳統「男女有別」的觀念,輕輕為全詩扣題。

這麼傑出的形象和故事,當然不會為當代電影編導所放過。

我大學時看過動畫版的花木蘭,電影裡面的東方面孔講著英文,也有一番情調。印象最深的兩個橋段是木蘭感慨自己喜歡舞槍弄刀,和別的女孩夢幻愛情婚姻不太一樣,她的父親指著花園裡的花安慰她,有些花早開,有些花晚開,但最後並沒有誰美誰醜,誰說美國人心中沒有眾生平等的東方智慧?另一個場面是一群新兵入伍,吵吵鬧鬧,長官大喊order、order,意思應該是「秩序」或「列隊」,但美國人很幽默地雙關這個字的另一個意思:「點菜」,於是新兵們大喊:「宮保蝦仁」、「蔥花炒蛋」,這大概是美國人對中國菜的小小想像吧。

今年這個題材加入了新的科技輔助拍攝,據聞因為電影熱度,也有人考據這個故事,推測應該是發生於一千五百年前,北魏和遊牧民族柔然國之間的戰爭。戰爭總是有它的原因,但無論輸贏,都是殘酷無倫的;兒時看過一部可怕的電影《戰爭啟示錄》,情節已不太記得,大約是美國軍人在越南叢林中的殺戮和絕望,在一個看似簡單的任務中,一步一步發現自我和人類內在的貪婪、暴橫和恐懼。前幾年李安拍的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描述在伊拉克戰爭中因手刃敵人而被譽為英雄年輕軍人,在回國接受褒揚時,面對群眾盲目的歡呼、不斷想炒作戰爭故事的經紀人,內心感到無比失落,「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獲頒勳章的年輕戰士無法融入庸俗無聊的故園,而充滿功利色彩的社會壓根看不起這些出生入死的戰士,原來〈木蘭詩〉裡:「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的風光背後,還有那麼多複雜而深刻的辛酸。

理念不同而有紛擾,利益衝突乃有戰爭,砲火中誕生了英雄,昂揚的進行曲和飄動的大旗讓史家奮筆疾書,轉眼歷史又是新的一頁。只是新歷史不過成就了某些「我」的執念;卻也犧牲了許多的「我」,亡者不再能欣然於晨光中的鳥語,或悲哀於一日將盡,西天雲彩喚起童年甜美的回憶。直到下一次元素重組,生命再生,曾被歌頌的偉業只留下一句簡短的紀錄,成為一部商業電影的題材,散場時滿地垃圾。

兒時騎馬遠征的故事仍然存記心中,浪漫而缺乏殘酷的細節;但我的父母說起戰爭逃難的童年和青年歲月總是意味深長。他們是被時代巨輪所輾過的一代,海峽隔絕了戰火,和平對他們來說就是恩賜。電影海報上的女英雄手持長劍,背後千軍萬馬,我但願他們永遠留在電影裡;現實中我們只是來自微塵偶然的聚合,且忘懷我之為我,空出心房懷慈悲之念,珍惜每一次陌上的相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