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電影《冰雪奇緣》中艾莎公主手一揮,施展法力,就能冰封一切,在現實生活中,中晚期帕金森氏症病友也常遭到冰封,體內藥物難以保持穩定,一旦沒了藥效,整個人像被凍僵,場景如「一二三木頭人」,四肢僵硬,患者尷尬萬分。
台灣帕金森之父、神經內科教授陸清松表示,帕金森氏症好發在五十歲以上,因腦部組織黑質細胞數量下降,多巴胺濃度不足,以致引發肢體障礙,例如,靜止時,手卻不自主抖動,必須人必須服用藥物補充多巴胺。
隨著病情惡化,藥物濃度無法維持穩定,若濃度太高,患者容易出現異動症,身體不自主顫動;濃度過低,會出現斷電現象,意識清醒,卻無法控制動作,身陷人間最悲慘的惡夢。
陸清松指出,傳統藥物一天需服用三至四次,每次藥效維持三至四小時,許多病友在接受傳統藥物治療五、六年後,若沒了藥效,會陷入「木頭人」窘境,就像是中了艾莎公主的魔法,頓時僵住,動彈不得。病人容易在公共場所斷電,尤其是人車多的地方,就有病人走路突然「凍住」,變成木頭人,看到機車直衝而來,無法閃身,場面驚險。
「如何讓帕金森氏症患者腦中多巴胺濃度維持在穩定狀態,是重要治療目標。」陸清松說,建議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可考慮植入腦部晶片,改善腦部不正常電波,搭配用藥,以減少斷電、異動症等頻率。
陸清松強調,多巴胺是治療帕金森氏症最好的藥物,如能在血中維持穩定濃度,病友就能正常生活,甚至重返職場。國內引進最新「快釋、緩釋」二合一劑型藥物,短效、長效成分進入體,像是接力賽,短跑加上馬拉松,能夠減少藥效波動,讓電力不中斷,找回身體主控權。
帕金森氏症10大症狀
❶ 手在休息放鬆時出現顫抖
❷ 走路時手不會擺動
❸ 站立時身體向前彎曲
❹ 走路時一隻腳拖在後面
❺ 步伐小、常跌倒
❻ 覺得懶洋洋做事沒動力
❼ 頸部後方或肩膀常疼痛
❽ 刻意避開和聊不來的人相處
❾ 音調變小或沙啞
❿ 寫字變慢、字體變小
註
1.如果上述症狀中,出現3項,就需提高警覺,積極就醫。
2.單側肩膀疼痛(五十肩)、鞋子磨損快、作夢時會大叫,也是罹病警訊。資料來源/台灣動作障礙協會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