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改善高噪音車輛擾寧問題、提升居住環境品質,環保署推動「聲音照相」科技執法,三十五套系統預計在明年一月一日上路,於全台十八縣市加入執法。
環保署強調,原廠車、原廠特仕車、具高馬力的性能車、與使用認證管改裝的汽機車輛,並不會輕易發生噪音超標狀況,主要還是看駕駛是否有刻意低檔加速等不當操駕行為,與過去的標準相同。
未來除不當操作駕駛的超標車輛,將遭以《噪音管制法》開罰一千八百元至三千六百元罰鍰外,據照片比對後,不當改造車輛也將限期改善。環保署昨舉行聲音照相系統測試會,分別向媒體與車友團體展示設備精確度及公正客觀性。
空保處處長蔡孟裕表示,為完備聲音照相法律授權,環保署正在研修《機動車輛噪音管制標準》及《使用中機動車輛噪音管制辦法》。
先前二次法規研商會中,部分車友及車輛團體提出相關疑慮,包含如何確保聲音照相系統準確與公正性、如何避免環境噪音干擾等問題。
為釐清疑慮,環保署於國家級噪音法規實驗室實地情境演練,讓各界了解聲音照相系統如何驗證、如何進行背景噪音修正及如何篩選高噪音車輛等程序,強調與既有使用麥克風收音的手動監測結果相同。
聲音照相系統由判別噪音的麥克風、校正風阻等環境干擾的風速計、記錄前後三秒周邊環境的魚眼攝影機、與車牌辨識攝影、與控制箱體等設備組成。
環檢所所長顏春蘭表示,過去既有的手動監測能受民眾信服,即是因為每個環節都經過嚴密調校,新加入的監測系統也會是如此,噪音計必須通過標準檢驗局檢定認證,且每二年檢定一次;系統必須經過環保署認可的噪音法規實驗室比較測試驗證,每年一次;聲音校正器應通過國家量測標準實驗室驗證,每三天校正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