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如是說】人生四不

文/星雲大師 |2020.10.28
8232觀看次
字級

文/星雲大師

人活著,應該注意一些什麼重點?茲以四本佛經的四句經文,做為「四不」的提要:

一、對自己要能「不忘初心」(華嚴經):「初心」就是最初的心意,例如,最初為什麼要經商務農,為什麼要當記者、作家,或是最初為什麼要發心入道。如果能夠不忘最初的發心,自然就有一股力量,鼓勵你向上、向前;如果忘記了最初的發心,則很容易被境界打倒。所以,不忘初心就是要我們鍥而不捨,照著最初的志趣,勇往向前。


二、對好事要做「不請之友」(維摩詰經):每個人都有一些朋友,但是一般的朋友在我們需要幫忙時,都要請託。當我們有苦難時,無須經過請託就會主動幫助我們的人,就叫「不請之友」。像地藏王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像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都是「不請之友」的模範。

在世間上,很多時候我們要靠父母、親戚、師長、朋友,乃至社會大眾給予我們的支助,我們才能衝過重重的難關,因此我們也應該做世人的「不請之友」,不必等人家來請託,只要我有力量,就隨喜隨緣的奉獻、幫助,給予人間一些因緣。

三、對朋友要肯「不念舊惡」(八大人覺經):朋友當中,善善惡惡,好好壞壞,都是難免的。但是一般人的陋習,總是記壞不記好,記仇不記恩。就如我們跟人家借錢,很容易忘記;借錢給人,則是時刻念念不忘。所以有德之人,如范雎說:「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吾人受恩於人,要銘記在心,並且知恩圖報;反之,別人偶有對不起我的地方,不可記仇,如佛教講「比丘沒有隔宿之恨」,所以不要把仇恨帶到明天。


四、對社會要懂「不變隨緣」(大乘起信論):我們處身的社會,不但千奇百怪,而且世態人情,變化不斷。我們生活在多變的社會人生裡,要能知所取捨,遇到不當的事情,有違倫理道德的,自己要有不變的原則;如果是一些人情之常的瑣碎小事,要能隨喜隨緣。也就是說,對善惡是非,要有不變的原則,對人情得失,要有隨喜隨緣的性格,這就是「不變隨緣」了。

吾人立身處世,佛法昭示我們的以上四點,有大利益在焉,所以希望大家都能以這四句經文做為自己的座右銘:

第一、對自己要能「不忘初心」。
第二、對好事要做「不請之友」。
第三、對朋友要肯「不念舊惡」。
第四、對社會要懂「不變隨緣」。

──摘自《星雲大師全集152‧人間萬事8》


圖/取自網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