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善良熱心 陳淑麗一生珍貴禮物

文╱蔡怡真 |2020.10.27
2940觀看次
字級
熟齡的你還記得媽媽的臉嗎?對於資深藝人、終身義工的陳淑麗而言,想念媽媽的心,從一開始的談話就知道了。 圖╱取自pixabay
陳淑麗看著舊照,回憶與母親生活的溫馨點滴。圖╱林俊良
母親(左3)的晚年都是陳淑麗(左2)在照顧,母女感情深厚。圖╱林俊良
陳淑麗寫給母親的一句話。圖╱林俊良
陳淑麗人生大半時間都投身公益。圖╱林俊良

文╱蔡怡真

熟齡的你還記得媽媽的臉嗎?對於資深藝人、終身義工的陳淑麗而言,想念媽媽的心,從一開始的談話就知道了。

拿著與母親的合照,70歲的她陷入回憶,「這是我帶媽媽去高雄參加她的同學會」、「這是媽媽剛從日本回來,幫她在台北的家第一次慶生…」,看著照片中媽媽漂亮年輕的臉龐,陳淑麗開始哽咽……

「其實,我不太敢談我媽媽!一講,就掉淚」,轉過身,陳淑麗試著調整心情。這種不敢去想卻又思念的複雜心境,在陳淑麗生活日常反覆上演,但再多的思念,如今只能透過照片連結。

91歲的陳媽媽在2014年過世,陳淑麗承認,「5年了,我還沒有走出來。」她抱怨自己把媽媽很多的照片給丟了;看著媽媽留下的影像,她才知道,自己一直以來都是依賴著媽媽;小時候是崇拜母親的威嚴,長大後,是媽媽的智慧引領她。

陳淑麗小學2年級人生的第一篇作文「我的志向」,就大剌剌的寫上「我要當媽媽」,其他同學都寫「我要當老師」,陳淑麗想當媽媽的志向,還被同學取笑,「媽媽有什麼好當的?」但在陳淑麗眼中,媽媽漂亮又能幹,當媽媽很威風,沒有比這個更厲害了。

樂於分享 最好的給別人

陳淑麗老家在澎湖,早年是開報關行的,她解釋「媽媽就是個女強人,家裡任何事問爸爸,爸爸都說『去問妳媽就好。』我們從小就是依賴著媽媽。由於父母非常好客,早年澎湖很多從大陸撤退落腳的單身漢,因為孤家寡人,媽媽常邀請他們來家裡吃飯,媽媽總是說,『只是多雙筷子而已』。」

母親樂於分享的愛心,從小就深深烙印在陳淑麗小腦袋裡,成了她成長歷程中最珍貴的禮物。 陳淑麗記得,媽媽包壽司請客,家人永遠是吃邊邊角角的殘餘壽司,那一卷卷美麗的壽司總是先給別人吃,「我們家習慣把最好的分給別人,從不把別人當外人看。」

早年還有空襲警報,陳淑麗說,警笛聲一響,媽媽就趕緊背著左鄰右舍的老人到防空洞避難,背完十多人才警覺到自己兩腳快癱軟了。這種熱情堅毅的身影,即使在家道中落後依然堅挺。

陳淑麗回憶,爸爸因幫人作保,家裡一夕之間落難,媽媽還是繼續當「老闆娘」,只是從報關行變成早餐店,挽起袖子開始賣豆漿、包子,「我沒聽媽媽抱怨過,父母也不怨天尤人,只是換了不同的身分,繼續做本分的事……」,她笑笑地說。

當了義工 反省才懂感恩

潛移默化下,陳淑麗也就成了媽媽的分身,當她開始當名模、藝人,覺得賺錢比其他人容易時,就開始想要分享奉獻,讓她毫無懸念的從藝人轉義工,至今已30餘年。

陳淑麗遺傳媽媽極好的態度基因,媽媽也給了她一雙得天獨厚的筆直雙腿,讓她靠身材就能吃飯,但陳淑麗卻老實地說,「我們母女關係一直都不好,是我當義工之後才變得比較好」。

「媽媽很威嚴,家裡又是傳統的打罵教育,都只講負面的話,我小時候脾氣驕縱,常常忤逆媽媽,是名副其實的一言九『頂』;當義工後看到別人的故事,開始反省才懂得感恩,決定不跟媽媽吵架了,要改變和媽媽的相處方式。」

這對從年輕就愛鬥嘴的母女,相處方式跟很多家庭一樣,不把愛說出來,年輕版的陳淑麗感受到媽媽對待子女間的不公,有點吃味。但媽媽60幾歲從日本回台跟她同住後,母女間的小細節就慢慢連上線了,她才發現媽媽有柔軟的一面。

每天抱抱 不自然到習慣

她回想,小時候媽媽問她要學鋼琴還是芭蕾舞,她為了漂亮的芭蕾舞衣選擇跳舞,媽媽立即帶她去訂做,這在5、60年前是多奢侈的事。後來她才知道,每到公演時,媽媽就開始四處拜託鄰居的小孩,「去捧我女兒的場」。

「有次遇到藝人趙舜,他是我澎湖的鄰居,他就抱怨,『妳知道嗎?每次妳要上台表演,妳媽媽就來叫我們這幫小孩子去幫妳拍手,我從小就是妳的鐵粉耶!』」陳淑麗哈哈大笑。

或許媽媽的愛都是隱性,陳淑麗從小就很羨慕孩子一回到家,媽媽開門的瞬間,會抱著小孩說「我愛你」。這個畫面一直印在陳淑麗的腦海裡,「媽媽不做我來做」。

這些年,每天回到家就主動跟媽媽抱抱,剛開始媽媽當然不自然,慢慢的也就習慣了,甚至連印尼看護都加入抱抱行列。

有幾次陳淑麗出差,媽媽及看護還會想念3人的擁抱,「有天我媽媽居然也跟我說,『I love you』。我就知道,媽媽一直都愛我,只是嘴硬。」

陳淑麗感慨地說,年輕時自己雖然孝順,但就是盡孝道而已,媽媽上台北,就是帶她去西門町、上教堂,去自己覺得應該去的地方,有時還為逛哪條街母女可以吵翻天,「我後來想想,自己不夠尊重她,她可能更想去延平北路、中山北路,這些才是媽媽想逛的地方」。

「我從媽媽身上得到這麼多珍貴的禮物,都是後來當義工才領悟到;父母的善良熱心,這是給我一輩子的養分,非常足夠了。」陳淑麗在訪談中哭哭笑笑好幾回,她在信紙上寫下:「親愛的媽媽,謝謝您給我的愛,我愛您!」

一半人生做公益 生死無遺憾

談生死,對於已進入人生下半場的陳淑麗而言,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70歲的她,人生有一半時間都在公益這條路前進,對她來說,已經沒有任何遺憾,會這麼坦然,有一部分是從媽媽身上學到的智慧。

陳家有2位很年輕就離開的親人,1位是陳淑麗的弟弟、1位是姪子,陳媽媽從當母親到阿嬤,經歷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心痛,但她堅毅的性格,深深影響了陳淑麗。

陳淑麗說,「大概20年前,姪子在美國突然過世,眼看已讀大三沒多久就能畢業的孩子,卻因意外離開,我飛往美國幫忙善後,一方面不捨邁入中年的哥哥喪子,也不忍老母親的哀痛,只能告訴自己要冷靜面對」。

陳淑麗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堅強面對,沒想到卻哭到媽媽反過來安慰她,「妳不能再這樣哭了,就當做孩子去英國念書……」,陳淑麗才驚覺,原來媽媽比她想像中更堅強,比自己更有韌性。

年輕時,陳媽媽也經歷過送別小兒子的心痛,當年她必須撐起自己、撐起整個家,後來陳淑麗才知道,媽媽的心還是缺了一小塊,而這種痛,在2014年母親過世時,陳淑麗深深的體會到了。

2018年,好友李麗鳳及喊了30年「爸爸」的孫越相繼離開人世,讓她對生死愈來愈坦然,母親走的那時,她剛好是台北市多元環保葬的代言人,她幫母親選擇海葬,讓母親重回最熟悉的大海;好友李麗鳳則是選擇樹葬,回歸天地。

陳淑麗說,自己的後事也是同樣的選擇,更希望走到盡頭的那一天無病無痛,能像媽媽一般,平靜的離開,一生也沒有遺憾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