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人物》移動長城 姚明 以NBA巨星身分再度來臺

◎蘇嘉祥 |2007.09.09
1574觀看次
字級

前言:過去的十天,台灣體壇及政壇話題之一是姚明是否再入台? 一波三折後,喜歡籃球的球迷終於七日起近距離「親炙」最近四、五年在美國NBA掀起高潮的這位華人運動明星。

他和在美國職棒大聯盟MBL揚威的王建民一樣,是海峽兩岸最傑出的職業運動明星,有了這兩位球星,華人在美國乃至世界體壇,不再被視為「東亞病夫」。


籃球世家
姚明一家
平均身高超過兩公尺


來台灣之前,姚明一直被新的傷病所苦,他在今年年初受傷,打上石膏、撐枵杖後,一直讓廣大球迷心疼,NBA球季結束後他回上海養病,直到9月3日在深圳復出,穿上中國制服出戰澳洲隊,總算又回到比賽場,也讓球迷鬆了一口氣。

抵台之前,他又在澳門打了一場球,平均每場比賽都打上20分鐘,雖未達先前顛峰狀態,但復原情況顯然不錯,今年年底NBA球季上場,明年2008北京奧運比賽,大致上應沒問題。

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的華人,一般給人感覺比較矮小,但是姚明有如「吃錯藥」、「投錯胎」似的,身高達2公尺26,他在長人如林的美國籃壇中鋒群裡,也算是鶴立雞群的「高佬」,經常敲最佳中鋒「俠客」歐尼爾的火鍋,造成佳話。

1980年9月12日,姚明出生於上海第六醫院,他的父母親都是籃球隊員,父親姚志源身高2公尺08,曾當選過上海代表隊。母親方鳳娣也有188公分,是七十年代大陸家女籃隊員。

姚明兩個月前在上海結婚,太太葉莉也是國家女籃隊員,全家四口平均身高超過200公分,而且都是「國家級籃球隊員」,不光是在中國,就是在全世界,全家都是國手,身高過兩米,恐怕也是一項新世界紀錄。


吃得壯
在休斯頓開餐廳
大發利市

中國人一向特別講究吃,吃得好也吃得巧,姚明長得高大強壯,在美國引起注目,「他是如何吃得這麼壯?」「他們家是否有特別伙食?」都引起討論,所以當姚家在四年前決定在德州休斯頓開一家「姚餐廳」時,媒體一陣嘩然。

姚明效命的火箭隊位在休斯頓市,姚餐廳開幕後,立刻變成休斯頓市的一個新景點,很多籃球迷看比賽前,先來吃午餐,比賽後又來吃宵夜,都指定點姚明最喜歡的上海菜:紅燒獅子頭、小籠包。

這個餐廳所有傢俱、裝潢都是特大號,椅子特高、桌子特長,連菜盤也特大,菜當然也特別多,許多華人到了休斯頓都一定去光顧。

他不是第一位打NBA的華人或亞洲人,先前中國有王治郅、巴特爾已在NBA打球,但是姚明的技術純熟、衝撞力強、貢獻度高,不但年年當選「明星球員」,成為先發陣容,還以特殊的華人認真態度,在競爭激烈的NBA塑造很特別的謙沖、熱情風格。

他在球場上拼勁十足,高頭大馬,但是沒有只攻不守的通病,肯拼、肯纏,能攻也能守。加上對同隊隊友有禮,富團隊精神,對其他球隊選手不出惡言,很受歡迎。

宅心仁厚
照顧弱勢

很多人不知道姚明的左耳聽力不佳,有時球賽打急了,火氣上來左邊幾乎聽不見,但是他很認真應付每一場比賽,特別努力觀察每位隊友、對手反應,該拿的分數絕不缺少。

下場後,他特別關心弱勢族群,他代言特殊奧運,關心智障同胞,同時也關心在臺北舉行的2009聽障奧運,原先安排和聽奧培訓隊聚會,但後來因為時間緊取消,不過他知道耳朵聽不見時,還要參加激烈籃球賽的辛苦,要選手加油再加油。

姚明從小打籃球的過程相當平順,六歲第一次看NBA籃賽,九歲在徐匯區少年體校接受啟蒙,十四歲打上海青年隊,十八歲進到國家隊。

2000年雪梨奧運籃賽,姚明每場拿到10.5分,6個籃板、2.2個火鍋,每場六成三的命中率都是全隊最高。

2001年亞洲籃賽,他每場天曉得3.4分、10.1個籃板,命中率七成二,中國得到冠軍。

2002年他在NBA選秀大會上,被火箭隊在第一輪、第一個選上,這是當年的「選秀狀元」,華人選手第一次獲此殊榮。

圖片說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