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基隆訊】一名楊姓男子多年前因末期腎病接受血液透析治療,他到長庚醫院登記希望接受捐贈移植,但一直未等到配對適合的腎臟。後來楊父想捐一顆腎臟給兒子,經過檢查、評估通過審核後,順利完成移植,復原狀況良好。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資料顯示,全台目前有七千八百多位末期腎病患者登記等候捐贈的腎臟,以一年不到二百例患者完成移植手術推算,所有末期腎病患完成移植將要約四十年時間,目前有不少患者等待超過十年以上。
基隆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劉冠麟表示,法律規定捐腎者須年滿二十歲、自願捐贈,且為腎病患者五親等內血親或配偶,接著安排移植協調師訪談,讓捐腎者及腎病患者了解移植及術後長期照護情形。
醫師評估捐腎移植手術,首先要考量感染與惡性腫瘤,因腎臟移植後將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會增加感染與惡性腫瘤的嚴重度,因此未治癒的感染及未完全切除或治癒的惡性腫瘤,皆屬移植的禁忌症。
劉冠麟表示,一般來說低復發機率惡性腫瘤,應追蹤二年以上未曾復發;高復發機率惡性腫瘤,經追蹤五年以上未曾復發。下一步是免疫方面的評估,包括雙方的血型是否相容、HLA組織型態符合程度,及T與B淋巴球交叉試驗檢測雙方是否會發生排斥。其後評估心理狀況、最後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才能進行親屬捐贈腎臟摘取及移植手術。
他說,目前親屬捐贈腎臟摘取手術皆採用腹腔鏡進行,移植患者需長期門診及藥物治療,捐腎者也建議定期追蹤,確保健康狀況維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