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廢墟160年 復建派再起

 |2020.10.20
1293觀看次
字級
遊客在圓明園內參觀遊覽。圖/中新社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所描述的大宮門區域景觀。 圖/中新社
圓明園馬首銅像。 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十八日是圓明園遭英法聯軍劫掠一百六十周年,近年不少文物透過捐贈等方式被送回中國大陸。已故澳門企業家何鴻燊捐贈的馬首銅像重返圓明園後,僅能暫放園內寺廟,掀起了是否該興建圓明園博物館的討論。

據大陸央視報導,何鴻燊在二○○七年以港幣六千九百一十萬元(約新台幣兩億五百六十四萬元)收購馬首銅像。他在二○一九年十一月將馬首銅像捐給政府後,指希望這尊銅像能「回到圓明園」。

圓明園曾被譽為「萬園之園」,一八六○年十月十八日遭英法聯軍焚毀洗劫,僅剩遺跡。當時園中多數文物從大陸流落到世界各地。而何鴻燊所捐贈的馬首銅像,是圓明園「海晏堂」十二生肖獸首銅像的其中之一。

兩派觀點 維持原貌再現輝煌

由於圓明園目前沒有博物館,馬首銅像等文物產生的安置問題,衍生出圓明園是否該興建博物館的討論。

報導引述大陸國家文物局前副局長張柏指出,隨著對圓明園的研究不斷深入,出土跟「回歸」的各種文物也會不斷增加。因此,圓明園要建一座博物館,「這已是一種現實的需要」。

報導稱,早在二○○○年,大陸國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政府就已正式批覆「圓明園遺址公園規畫」,卻窒礙難行。不過,報導並未說明障礙為何。

據報導,在沒有博物館的情況下,目前安置馬首銅像的首選方案,是放在圓明園正覺寺內的文殊亭中。

至於重建圓明園的討論,報導也提到,大陸存在兩派觀點:主張維持原貌、反映歷史滄桑的「廢墟派」,和認為圓明園應再現輝煌的「復建派」。

86處遺存 需要不同程度保護

而真正要復建大宮門,卻並非易事。由於大宮門附近的一畝園地區長期有居民生活,復建無法實現。二○一五年開始,北京市海澱區對該區域進行整體拆遷,但幾年過去了,大宮門依舊沒有復建的跡像。不過讓圓明園管理處更為緊張和憂心的卻不在此,因為相比之下,園內更多遺址的保護似乎更加迫在眉睫。

據統計,圓明園園內現在共有八十六處地面可見遺存,其中五十六處為建築遺址、二十一處為疊石遺址,九處包括舍衛城在內的夯土遺址,而這八十六處可見遺存都有不同程度地需要經常性的保護,其中,就連人們熟知的大水法,也面臨同樣問題。

重建之爭導致文物搶修陷入牛步。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張鳳梧認為,現在應該把「緊急搶救」放在首位。

大陸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王道成則認為,政府應將圓明園遺址公園建設視為「國家級文化工程」,聘請園林、考古等專家組成委員會,為建設提供諮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