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重現辦桌過程 。圖/兩廳院提供
《十二碗菜歌》在舞台上「辦桌」邀觀眾入席,一邊看「辦桌戲」一邊吃「辦桌菜」。圖/陳宛茜
【本報台北訊】坐在廟口廣場看戲、吃「辦桌」,是台灣人童年難忘的溫馨記憶。兩廳院自製音樂劇《十二碗菜歌》,不僅將台灣獨特辦桌文化改編成音樂劇,更在廟口搭起舞台和辦桌帳篷,邀觀眾免費入席、一邊看戲一邊吃辦桌。該劇上周起巡迴台南、台東、桃園、屏東等地的廟口演出,最後回到台北兩廳院藝文廣場。編導樊宗錡表示,希望這齣戲能巡迴全台上千座廟宇,喚起觀眾廟口吃辦桌的溫馨記憶。
在農業社會時代,台灣人每逢請神作醮或「八慶一喪」(生日、結婚、滿月、歸寧等),多會在廟口搭棚「辦桌」宴請親友。故事原型來自總舖師「阿燦師」林明燦。林明燦父親是「台灣辦桌祖師爺」林添盛,是全台唯一辦過「天子宴」的總舖師。演員楊烈、蔡昌憲演出父子,劇中穿插「阿燦師」辦桌的手路菜,每道菜都帶出「八慶一喪」中的一段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