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燈22年 中央書局回來了 |2020.10.18 語音朗讀 140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說:中央書局重返,以浪漫的力量向台灣文化的青春時代致敬。圖╱陳秋雲 【本報台中訊】位在台中台灣大道和市府路口近百年的「中央書局」熄燈22年,歷經3年的細心修復,在同個街角亮燈,今天上午在近百位文化人的見證下,用「浪漫的力量—台灣文化的青春年代」為主題,原址重返,向所有創建中央書局文化地標的人物致敬。1925年的日治時代,一群熱血青年、文化鬥士,倡議成立了「中央俱樂部」眾人集資下1927年創設了中央書局。1945年開始起造,1948年開幕的「中央書局」現址,是當時重要的文化舞台,也是在日本殖民時代,台灣人尋找台灣文化定位的聚落。考試院長黃榮村以維也納中央咖啡館和中央書局相比較,都曾是民主政治啟蒙和文藝復興的重要平台。透過場所和事件連結起來,發展出許多具時代意義的論述。圖說:中央書局是歷史據點,也是台中人的記憶。圖╱陳秋雲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表示,1998年隨時代變遷,中央書局黯然休業。書局消失初期並沒有太多感覺,「慢慢的卻覺得不對勁了。文化城好像在中央書局消失後,感覺真的連最後的文化都沒有了」。2015年有了轉機,中區再生基地的蘇睿弼教授因恐這個重要的文化地標消失,在其引介之下,2016年由上善人文基金會先搶租後買下原址建物,正式推動中央書局重生計畫。也是台中人的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説,她小時也逛中央書局,沒想到最後一次來看時,發現樓下竟是賣安全帽店面,不勝唏噓。懷著對曾經童年的感謝,和守護文化基地的使命感接下中央書局,卻發現看似浪漫的任務,卻遠比想像中艱鉅。張杏如說因為房子是戰後1945年物資匱乏的時代建造的,光是結構評估和復建就花了近一年的時間,面對年久失修的建物,細心修復結構系統之餘,還要兼顧保存建築的特色,再加上內裝,前前後後就花了3年之久。終於還給台中人一個城市的記憶,融合古典和現代的中央書局,也為台灣的文化歷史留下一個重要的文化地標。有人問中央書局重返想做什麼?張杏如說:「其實我沒辦法回答。因為中央書局是屬於歷史的、屬於社會的,但我知道重返不是回到過去,重返讓我們不要忘記歷史。」圖說: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述說搶救中央書局過程。圖╱陳秋雲原址重返後以「台灣文化的青春年代」展覽,向這群浪漫的力量致敬。展覽以「浪潮」和「繁星」2個單元為重點,可以看到日據時期影響台灣的文藝浪潮,透過文學、美術、音樂領域,羅列當年中部地區的重點人物簡介與作品圖像於展示牆。特展另一個部分是介紹4位中央書局最關鍵的人物,包括以霧峰林獻堂先生為首的知識分子;集文化戰士與社會運動家於一身的莊垂勝;期刊「南音」創辦人之一,後以述史為志的葉榮鐘;人稱「台灣文化綠洲」為藝術家堅強後盾的張星建,看4位關鍵人物,如何在時代的浪潮裡,在中央書局的舞台上,為燃燒的浪漫注入實踐的力量。 前一篇文章 新冠病毒擬人化 變身駭客隱藏真面目 下一篇文章 下會期修憲 綠:不希望踩大陸紅線 熱門新聞 01普中捕手張育豪 挑戰中職狀元2025.06.2702【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2025.06.2803【生活智人139】 數學家 庫查司基:在不確定中學習信任與懷疑2025.06.2804漢光演習7月9日登場 3階段演練2025.06.2705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6【臨症不脫逃 攜手向前行4】壓力來時,學習巧妙應對!2025.06.2807合作北大 香港人文教育中心成立北京大學簽2025.06.2708叢林學院弘法佈教賽 學子獅子吼嘹亮2025.06.2709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10新義工發心服務 佛光緣美術館授證 2025.06.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北市電動公車 共享充電場域啟用大岡艦、永陽艦 功成身退防空避難 內政部指引出爐賴:大罷免 為恢復國家秩序綠挺大罷免 藍白批走向獨裁台中海洋館 聯絡道路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