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燈22年 中央書局回來了

 |2020.10.18
1338觀看次
字級
圖說:中央書局重返,以浪漫的力量向台灣文化的青春時代致敬。圖╱陳秋雲

【本報台中訊】位在台中台灣大道和市府路口近百年的「中央書局」熄燈22年,歷經3年的細心修復,在同個街角亮燈,今天上午在近百位文化人的見證下,用「浪漫的力量—台灣文化的青春年代」為主題,原址重返,向所有創建中央書局文化地標的人物致敬。

1925年的日治時代,一群熱血青年、文化鬥士,倡議成立了「中央俱樂部」眾人集資下1927年創設了中央書局。1945年開始起造,1948年開幕的「中央書局」現址,是當時重要的文化舞台,也是在日本殖民時代,台灣人尋找台灣文化定位的聚落。

考試院長黃榮村以維也納中央咖啡館和中央書局相比較,都曾是民主政治啟蒙和文藝復興的重要平台。透過場所和事件連結起來,發展出許多具時代意義的論述。


圖說:中央書局是歷史據點,也是台中人的記憶。圖╱陳秋雲

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表示,1998年隨時代變遷,中央書局黯然休業。書局消失初期並沒有太多感覺,「慢慢的卻覺得不對勁了。文化城好像在中央書局消失後,感覺真的連最後的文化都沒有了」。

2015年有了轉機,中區再生基地的蘇睿弼教授因恐這個重要的文化地標消失,在其引介之下,2016年由上善人文基金會先搶租後買下原址建物,正式推動中央書局重生計畫。

也是台中人的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説,她小時也逛中央書局,沒想到最後一次來看時,發現樓下竟是賣安全帽店面,不勝唏噓。懷著對曾經童年的感謝,和守護文化基地的使命感接下中央書局,卻發現看似浪漫的任務,卻遠比想像中艱鉅。

張杏如說因為房子是戰後1945年物資匱乏的時代建造的,光是結構評估和復建就花了近一年的時間,面對年久失修的建物,細心修復結構系統之餘,還要兼顧保存建築的特色,再加上內裝,前前後後就花了3年之久。終於還給台中人一個城市的記憶,融合古典和現代的中央書局,也為台灣的文化歷史留下一個重要的文化地標。

有人問中央書局重返想做什麼?張杏如說:「其實我沒辦法回答。因為中央書局是屬於歷史的、屬於社會的,但我知道重返不是回到過去,重返讓我們不要忘記歷史。」


圖說: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述說搶救中央書局過程。圖╱陳秋雲

原址重返後以「台灣文化的青春年代」展覽,向這群浪漫的力量致敬。展覽以「浪潮」和「繁星」2個單元為重點,可以看到日據時期影響台灣的文藝浪潮,透過文學、美術、音樂領域,羅列當年中部地區的重點人物簡介與作品圖像於展示牆。

特展另一個部分是介紹4位中央書局最關鍵的人物,包括以霧峰林獻堂先生為首的知識分子;集文化戰士與社會運動家於一身的莊垂勝;期刊「南音」創辦人之一,後以述史為志的葉榮鐘;人稱「台灣文化綠洲」為藝術家堅強後盾的張星建,看4位關鍵人物,如何在時代的浪潮裡,在中央書局的舞台上,為燃燒的浪漫注入實踐的力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