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定每年2月11日為國際女性科學日,科技部舉行一系列活動,鼓勵中小學女學生投入科學領域。圖/潘乃欣
【本報台北訊】科技部長吳政忠今(14)日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報告科技部110年度主管預算並備詢,立委范雲提到,台灣最主要落後歐盟的地方是女性科研比,不過科技部107年度發起「鼓勵女性從事科學及技術研究」,循此計畫申請科研案件的件數從107年的694件,下滑為109年的602件;通過件數從157件降為129件。吳政忠承諾將在兩個月內提出檢討報告。
范雲引述中研院一項研究,男、女生取得博士時表現一樣,不過到女性科研人才結婚和懷孕時間,女性表現下滑,男性則不減反增。她由過去三年成長情形,推估科技部女性主持人占比漲幅,108年為23.86%.到111年為24.38%,等於50年才能達到合理的占比36%。
范雲指出,2020年9月30日歐盟重新擬定數位教育行動方案,加強人才數位技術和素養的同時,要確保女孩和年輕女性參育數位和科技,當中鼓勵女性投入STEM領域的學習和工作是重要方向。她呼籲科技部檢討女性科研計畫,並提出檢討報告。
針對此計畫的問題,台灣女科技人學會曾表示,科學與科技研究設備貴,該計畫補助經費,就算給最高的100萬元也一定不夠;台灣女性投入科研比率不高,整個產業都須調整,「而不只是執行計畫,鼓勵女性調整自己」。
台灣女科技人學會理事長宋順蓮說,科學研究光是買個設備就燒錢,也很難一年就做出結論。這個計畫立意好,「但真的有給錢等於沒給錢」。且限定連續三年沒申請到科技部計畫的女性才能申請,是給女性貼標籤。
科技部性別統計資料庫顯示,全台科學領域(理、工、醫、農)女性工作人員占兩成,但工程僅16%,理科還有23%。宋順蓮說,工程領域人數特別少,反映該領域用人上仍有性別歧視,再加上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導致愈往高層、女性人數愈少的「管漏現象」。政府應調整整個結構,而不是花錢鼓勵女性調整自己。
研究性別與科技的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所所長彭渰雯說,韓國和美國都將提升女性參與科研列為政策,而不只是一個補助計畫。韓國設官方法人機構,推動立法保障女性,就像我國的不分區立委規定女性占比至少二分之一。美國則是意識到,光是國家提供補助還不夠,便開始補助女教授人數較少的系所,讓各系進用一定比率的女性科研人員。
彭渰雯也說,台灣教育在高中階段分流,女生從不從事科研,高中選組時就已定案。有關單位也應扎根中學科學教育,例如安排產業界的典範人物,向高中職女生分享職涯等,排除社會上認為女性不適合投入科研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