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史博徵集物件的初次大合照。圖中可見樂天桃猿球隊的假人觀眾,包括紙板和立體假人。圖╱台史博提供
【本報台北訊】新冠病毒肆虐迄今,世界已隨疫情翻轉。為記錄新時代到來,台灣歷史博物館(台史博)五月即發起「Covid-19物件蒐集計畫」,鼓勵民眾將因防疫誕生的物件寄給台史博收藏,迄今已收藏近三百組(件)防疫物件。台史博表示,這些防疫時代的紀念品將至少收藏十年,十年後再送文物審查會議審查,決定那些物品將成台史博的永久藏品。
買口罩的排隊人龍是疫情時期的特殊風景。三峽北大藥局將口罩的購買時間製成T恤,彷彿是走動的使用指南,藥局主動將這款T恤寄給台史博收藏。中衛每完成一款上國家防疫隊生產線的口罩,也會寄給台史博收藏,迄今已有二十多款,不同顏色的口罩排在一起,宛如美麗彩虹。
疫情不只改變人和人的關係,也改變人和神的關係。許多廟宇暫停各種儀典或舉行方式,廟方因應疫情變化貼出的公告,紀錄神明為疫情下達的各種「聖諭」。如朝興宮溫陵廟貼出布告表示「奉本廟天上聖母聖諭,因此次疫情不可輕視,公事日暫停」,但若有急事,信眾可以「先秉香再請示杯令」,神明可以下駕辦公。
疫情期間,棒球等體育賽事可開打,但不能有觀眾,因此有球隊自製假人觀眾「撐場」,台史博便收藏了樂天桃猿隊的「新十號隊友」假人觀眾。
台史博開出「五大願望清單」,希望民眾或政府單位提供這些「夢幻逸品」,包括外交部贈送海外醫療用品外箱的「TAIWAN CAN HELP」布條;舞廳一度暫停營業,貼出的營業執照與布告;「小明」陳抗活動中的抗議布條,以及「小明」們返台過程的防疫物品、包括飛機上的物品、學籍資料等,都是台史博想收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