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有四所非山非市高中。 圖╱資料照片
今年三十四所高中獲補助交通費。圖為學生搭車通勤。
圖╱取自網路
【本報台北訊】交通不便地區學童上學路遙,教育部昨表示,為平衡城鄉教育資源,協助偏遠地區學生便利通學,一○九學年起除補助偏遠學校學生交通費,首度將未列為偏遠學校,但交通仍不便的「非山非市地區」高中,納入通勤補助對象。
今年三十四所偏鄉與非山非市高中獲補助,預估七千兩百名學生受惠。
依照教育部定義,「非山非市」指非偏遠地區,但經教育部核定教育資源需要協助的學校。
例如人口稠密但幅員廣大的新北市,有些學校位於山區之中;桃園市也有部分學校靠近海邊,與桃園、中壢等大型都會區有一段距離,學生通勤並不方便。
教育部於一○七學年度開始補助偏遠地區高中職學生交通費用,包含日常通勤、返鄉、返校等,一○七、一○八學年度共補助十六校、約四千四百名學生。
與大都會有距離
學生通勤不方便
教育部國教署科長陳東營表示,非山非市與偏遠地區學校交通都不便,交通成本高、路程遙遠,影響學生通學。教育部多次研商並廣納各界意見,決定八月起擴大納入非山非市高級中等學校學生為補助對象。全國列偏遠與非山非市高中五十五所,三十四校申請通過,是去年兩倍。
陳東營表示,補助內容包含日常通勤、返鄉及返校交通補助,偏遠學校可安排交通車接送學生,或由學校將補助金配給有需要學生。
非山非市學校不能申請交通車,但可補助學生個別交通費。有的學校申請原因是通勤公車減班或調整,也有學校評估後認為不需要補助,如離島搭公車免費,學生無須支出通勤費。
台南縣、南投縣
各有4所居冠
台南縣和南投縣各有四所非山非市高中,校數居冠。根據一名任教於台南非山非市高中的教師觀察,台南的幅員廣大,升高中的免試入學鼓勵就近入學,除了四所明星高中之外,其餘學校開放臨校行政區的國中生加十分,不要跑太遠念書。
不過,非山非市學校仍約五成學生來自外地,許多人仰賴家長接送,其他學生則要克服交通資源不足,搭公車再走路十到二十分鐘才能到校,平均通勤時間長達一節課。
國教署表示,交通補助可減輕學生及家長的經濟負擔,讓上學路更為順利。未來國教署將持續滾動修正此計畫,更貼近偏鄉地區學校需求,也讓每名學生都安心就學。
另外,針對偏鄉留不住老師、流動率大,教育部已訂定「正式教師留任年限」,公費生或偏遠地區專聘老師,規定應服務滿六年以上;且為落實在地培育和在地專用,各師資培育大學應保留一定名額給偏遠地區學生,提供公費名額或開設師培專班,讓在地人回鄉服務,減緩流動率,另協助專聘教師取得第二專長,提供校長和教師特別獎勵及「久任獎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