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簡文志
大山,黝深傲岸,古老的三角函數,頓坐成奧祕神塔。
大山,地平線的綠色信仰,逸行的山勢舒捲微雲,巍巍的尖芒指向青天,杜甫〈望岳〉以「會當凌絕頂」敬書相盱的讚仰姿態。
誰不愛親近一座山,尤其是一座大山。大山以崇高潤澤萬物,等待平凡的你我親近。平凡如我,總有思緒纏繞交逼百爪撓心晝慨宵悲的時刻,大山淨化了我,寧靜而溫柔。好似,我不撫慰山,而山撫慰我。
山的稜線,如切如割,剛毅正直的烈節風範。猶記得春衫才少的壯志凌霄,渴慕縱登雪山聖稜線,是受盡時間冤屈的癯背,登山人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情感;稜脊巍峨,巉巖八極切走,利峰四方冒突,人間天然的險關,等待愛山人士的征服。
詩、酒、山、水、樓,許是牽絆一起的。古人愛山賦詩,吟酒駐樓,天水協暢,更是頓心問佛、清己探道的修行場域。古代名山,山西五台山,東漢天竺高僧攝摩騰與竺法蘭從洛陽至此,元好問〈台山雜吟〉以「西北天低五頂高,茫茫松海露靈鼇」揭其鬼斧山勢;四川峨嵋山,普賢菩薩端坐金頂,六牙白象護佑,李白〈峨嵋山月歌〉詩句以「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觀山水襯映;浙江普陀山,唐時民間傳言觀音菩薩尊身島現,今上海辭書出版社刊行《普陀山詩詞全集》,載記古時文人在普陀山的詩思、文路、詞蹤;安徽九華山,高僧畢集,山寺敬奉肉身五尊,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有亮徹寰宇詩句︰「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
我的修行大山,累性道場,在佛光大學。本校挺矗林美山絕峰,遶駛林尾路而上,沿途風光幽麗沉碧;然路徑如永字八法的磔筆緩行,又如掠筆彎拗。校門口《心經》岩柱昂立成蘭陽領航的燈塔,護衛眾生;中式宮廊風的十六亭橋兩側,山與花對襯,煙與水競行。佛光大學風景多殊,時而雨溺天暗,時而光燦薄雲;後有山懷千年靜樹,前有亭納萬里長雲。從教學主樓「雲起樓」極望四處,蘭陽平原壘狀的矮房,密延的海岸線,光風霽月的龜山島,漁船淺露,雲邊蕩來,這些景致應該也是羈絆一起的。曩昔張系國先生至學校客座時,其言蘭陽海岸頗有義大利小鎮的味道。
雪山隧道塞車已到了蠻橫的狀況,只好轉行北宜公路;雖是纏繞畫般九彎十八拐,於我卻是獨享的拜訪。打開車窗,與群山對話,每一片綠葉都說著唇語,千音萬籟的;每一次對望,都是領悟,紅塵競逐如熊羆撕裂人心,公義不明,而能暫歇怨懟,養定平穩的心志。在山中,尺寸皆是墨畫,在蠶叢鳥道奔馳而安心。
這些掠眼如島的大山,教我以慎獨、保誠、持敬的濁世行走,日圓月缺,低壑高林,都是生命即景,無語的相逢。
大山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