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節慶花燈 昇華為藝術品

曹麗蕙 |2020.10.08
2695觀看次
字級
林玉珠想讓花燈升華為藝術層次,讓花燈「開不開燈都美!」圖/記者曹麗蕙
林玉珠介紹作品的素材是電子絲絨。圖/記者曹麗蕙
林玉珠想讓花燈升華為藝術層次,讓花燈「開不開燈都美!」圖/記者曹麗蕙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一亮燈,五彩壓克力珠打造的孔雀花燈,一層層開屏放光,繽紛晶亮,民眾直呼「好漂亮!」紅白、黃白相間的錦鯉,由內而外綻放光彩,彷彿在藍白水浪中優遊,栩栩如生;鬱金香、海芋、山茶花一朵朵嬌豔欲滴的花卉,也都因為結合LED的燈光藝術,別有風情。

這些都是國寶級燈藝師林玉珠的花燈創作,七十七歲的她,至今仍不斷鑽研花燈材料、創新作品,就是期盼花燈能「擺脫傳統老舊印象,提高時尚感,又具文化厚度」。

花燈,又名綵燈,最初是由宮廷流傳至民間。古代自隋煬帝開放民眾夜間自由賞燈以來,隨著花燈種類日益繁複,民間藝人製作花燈的技藝也愈加純熟。

林玉珠又是怎麼和花燈結緣?她笑說,四十年前編寫美勞教材設計時,開始接觸到花燈,深深為花燈世界所吸引,「發覺花燈製作結合很多藝術觀念與技法,例如立體學、結構學、色彩、燈光運用等,又有豐富文化意涵,應該要好好傳承」。

獲登錄傳統藝術保存者

二○一四年林玉珠獲新北市登錄花燈工藝傳統藝術保存者,她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研究改良花燈製作教材,以包紙鐵絲取代竹篾骨架,原來有一回,她突發奇想將畢業花飾當中的一項材料改良成花燈骨架,便試著把各種尺寸鐵絲,用牛皮紙包著,再包一層綿紙,「這樣就可以隨心所欲,彎折自如,創作者就不用再劈竹了!」也因她的研發改革,讓花燈在紮製上較不易滑動,利於裱糊,對花燈在學校、社區的推廣與教學深具貢獻。

林玉珠希望能將花燈帶入日常生活,「人人都能動手做,可以讓生活更有情調,如插花時在一旁擺放一盞蝴蝶燈,不是很有氣氛嗎」。

除了孜孜不倦研究花燈工藝教材、出版圖書,林玉珠在創作上更朝精緻藝術化邁進,她甚至為製作花燈學習國畫,創作主題也多是國畫中常見的蟲魚鳥獸、花果蔬菜,風格就像「把國畫立體化」,添加燈光元素,讓花燈更富文化藝術涵養。

參與台灣各地燈會三十年的她,隨著LED產品多樣化,配合時代脈動,作品年年推陳出新,讓花燈提高視覺的時尚感,她也是台灣運用五彩壓克力珠創作花燈的第一人,「五彩壓克力珠是透明的,透過燈光綻放,有折射效果,繽紛晶亮,又不俗氣」,以孔雀開屏搭配牡丹花的〈鴻圖大展〉即是她的代表作品之一。

多次參加佛光山花燈展

她也曾受邀參與佛光山動態花燈展,「當年是馬年,我們製作了萬馬奔騰、白馬馱經、關公騎馬、觀音滴水、玉成出家、十二生肖等多組作品,引起很大回響,後來還赴澳洲南天寺續展」。

然而獨一無二的創作,背後是林玉珠率領子女與團隊不斷實驗、克服許多困難的成果,她費時數月細心研究如何將五彩珠子緊密穿在花燈骨架上,而這樣大型需要焊接的作品,就不能用包紙鐵絲,「必須要用鐵絲網布局,透過釣魚線串珠,因此每次勉強將手伸進花燈內部固定,邊穿邊綁後,一拿出來常常可見雙手被鐵絲刮傷、傷痕累累」。

但她不以為苦,她笑稱:「我常一做就做到忘我,一抬頭驚覺怎麼一下就天黑了!」她心心念念想讓花燈昇華為藝術層次,成為不只在節慶戶外展覽,也能是在室內展出的細膩作品,她希望民眾欣賞花燈時不只是走馬看花,「而是真正願意佇足欣賞花燈藝術之美,深深體會其中的文化意涵」。

「璀璨晶亮之光──林玉珠花燈創作展」即日起至十一月十五日,於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展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