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入秋 注意7法養生 |2020.10.07 語音朗讀 729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Dennis Buchner 【本報綜合報導】「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本月8日是寒露,24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寒露時節到來,標誌氣溫漸漸下降,地面露水更冷,人體會感覺到乾燥。養生保健專家指出,寒露是深秋的節令,涼爽向寒冷的轉折,生活中有幾點養生法,因應入秋的變化。1.足部保暖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過後,氣溫逐漸降低,不要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同時夏季的涼鞋基本可以收起來,以防「寒從足生」。民眾可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這樣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發生,緩解疲勞。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從養生理論看,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好,再加上腳的脂肪層很薄,保溫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研究發現,腳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繫,一旦腳部受涼,就會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纖毛運動減弱,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圖說:寒露過後腳不露,要注意保暖,以防「寒從足生」。圖╱取自網路2.適時添衣添加衣物是很重要的事情,在寒露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導致疾病出現。寒露過後,天氣寒冷,老人、兒童和身體體質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俗話說「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於提高皮膚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者,則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凍」出病來。換季穿衣服別換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為主,「不穿單衣」也是寒露養生的重要一點。寒露時節,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研究認為,在氣溫下降和空氣乾燥時,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強。當環境氣溫降低後,人體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會下降,因此,為了及時預防感冒,要適時更衣。同時,還應隨時備好急救藥品,防止因氣溫驟降而引發哮喘、中風、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圖說:入秋後要適時添衣。圖╱取自網路3.朝鹽晚蜜寒露前後開始,空氣中的水分逐漸減少,空氣趨於乾燥,人體同樣缺少水分。但是喝白開水並不能完全抵禦秋燥帶來的負面效應。古代就有對付秋燥的飲食良方,即「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在白開水中加少許食鹽,水分就不那麼容易流失了。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可謂一舉三得。現代醫學證明,蜂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還可以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圖說:朝鹽晚蜜是對付秋燥的飲食良方。圖╱取自網路4.早睡早起寒露過後晝短夜長,自然界中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此時便是人們保養陽氣之時,因此,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當做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就有「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的論段,就是告訴人們秋季養生的道理。專家說,早睡可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因此秋季養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為避免血栓的形成,應該順應節氣,分時調養,確保健康。5.灸臍養秋如果因為脾胃寒涼而造成腹瀉,你可以用艾灸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艾灸肚臍的方法多種多樣,你可將燃燒的艾條直接懸在肚臍正上方1公分左右,進行施灸,以有溫熱感為宜。每次灸半小時左右,每天進行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一般來說,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因體質虛弱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病,可試用此法進行防治,效果頗佳。圖說:灸臍養秋。圖╱取自網路6.滋陰潤燥秋燥時節,還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營養專家提醒,此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為宜,應多食芝麻、糯米、粳米、乳製品等柔潤食物。此外,還需多吃些潤肺潤燥的新鮮瓜果蔬菜,水果如梨、柿子、柑橘、香蕉等,蔬菜則可多食胡蘿蔔、冬瓜、藕、銀耳等以及豆類及豆製品,還有食用菌類、海帶、紫菜等。圖說:秋天可多食芝麻食品。圖╱取自網路7.登高健行此時節,由於氣候寒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時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淒涼之感,出現情緒不穩、易於傷感的憂鬱心情。因此,可登高遠眺,能讓人心曠神怡,所有的抑鬱、惆悵等不良情緒頓然消散。秋天雖沒有春天那樣春光明媚,生機勃勃,但秋高氣爽、遍地金黃卻是另外一番動人景象。可到公園湖濱郊野進行適當的體育鍛鍊,也可組織秋遊活動,既可調節精神又可強身健體。圖說:時序入秋,阿里山景致壯麗。圖/中央社 前一篇文章 修善積德 成就一生好運 下一篇文章 天龍座流星雨 明晚每小時10顆畫天際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4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7【人間行者心】翁啟泰老菩薩 奉行一師一道2025.05.0408【特搜啟示】2025.05.0409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水下遙控載具 戰場應用受關注連署造假 南檢開起訴第1槍融和地貌 東莒猛澳港務大樓落成禿鷹操作匯率 央行專案金檢央行阻升 台幣守住30元嘉市民生公園 水綠廊道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