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共學 社工關懷不斷電

李祖翔 |2020.10.06
2054觀看次
字級
張宏恩(右)分享,團隊過去帶過許多創意活動,因此在防疫期間可以及時反應。圖/基督教芥菜種會提供粉絲頁截圖
芥助共學網拍攝〈365行-小吃店老闆甘苦談〉影片,讓青年就業培力課程不因疫情中斷。圖/基督教芥菜種會提供粉絲頁截圖
張宏恩說,在職涯探索營中,孩子可以用遊戲、角色扮演認識職涯及可能面臨的問題。圖/基督教芥菜種會提供粉絲頁截圖
芥助網團隊,不分老幼,一起宣導防疫知識給弱勢朋友。圖/基督教芥菜種會提供粉絲頁截圖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新冠病毒影響全球,台灣有不少人堅守崗位甚至做得更多,只為照顧社會最底層的弱勢,其中一支團隊是架設了「7885解憂專線」和「芥助共學網」的基督教芥菜種會。

為將服務數位化,芥菜種會成立了「芥助網」,但長輩沒有用網路的習慣,如何汲取正確防疫知識?加上疫情無法群聚上課,原本就業培力的青年又該如何學習?於是今年3月,芥菜種會組織了跨部門團隊,構思解決辦法。

青年發展部主任張宏恩說,5月臨時建立2項服務,分別是「7885解憂專線」和「芥助共學網」,針對原住民、50歲以上長者、需要就業培力的青年、兒少和綜合等服務對象,透過自製影片提供課程,並與台灣原住民醫學學會合作,以族語宣導防疫知識,請孩子分享給部落長輩。

共學網有趣、具專業頻道的影片,很快吸引青少年的目光,其中《不老共學館》,由2位員工對話,分享長輩需要知道的正確知識,如主持人分享3個可以幫助長輩破解網路謠言的管道,一是康健雜誌成立的「大人社團」,二是由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成立、給予退休生活全方位建議的「50+ fifty Plus」,三就是自家的「芥助共學網」。

服務數位化 影片動人心

共學網小編李奕璇笑說,最初只是想拍攝宣導影片給關懷對象,覺得只有一個主持人太乏味,就成了兩人對談,身為剪輯的她,覺得現場太暗就打光,又覺得背景單調,開始布置花卉、海報,連杯子怎麼擺都納入討論,內容也愈來愈豐富,慢慢變成專業的單元節目。

「拍片對我們來說是一大挑戰。」李奕璇說,除了談話節目,青年就業培力需要的課程如〈365行─小吃店老闆甘苦談〉,是由各縣市社工掌鏡,拍攝可學習的技能與認識工作面貌,然而應該是廚師分享和作菜步驟的畫面,變成學生作菜回顧,讓她捏了一把冷汗,她開始想如何補救,「我去找了食譜,調查分量,再問廚師正確與否,後製再加點料,讓影片生動有趣。」

這樣的影片她一周要剪2支,期間還有大小會議要開,每天她都試著將漏洞百出的影像補救成專業教學影片,李奕璇笑說:「尤其公益不能花太多經費,都希望合作單位免費授權,但涉及版權就麻煩,拿掉音樂的舞蹈看起來就像手語教學!」好在社工收穫很大,主任也覺得她的影片總能打動人心,她則開心說,剪片就是說故事,很適合感性的她。

當網站和影片愈做愈好,團隊也希望未來能服務更多華人,甚至推展到海外,若看了影片還是鬱悶,可以撥打解憂專線。細數芥菜種會能迅速回應疫情影響,做出好成績,還是因為過去團隊辦過很多效果驚人的創意活動,張宏恩分享辦理過的「高中職涯探索營」,就十分引人入勝,那是仿照角色扮演,讓學員在4天裡體驗人生最精華40年的實境遊戲。

「45位來自全台的高中、大學生抽取扮演勞工、高知識分子的角色卡,體驗11種職場情境,包括接受面試時弱勢總是被淘汰的殘酷打擊。孩子不只有了努力方向,還意識到過去時光都虛度了,人生上緊發條。如有女孩選擇報酬不高的工作,聽老闆建議進修,提升技能、取得證照,雖然學習時間比人多,卻慢慢脫離底層,擁有高薪。」

職涯變遊戲 突破舒適圈

給兒少體驗的幸福城市,有醫院、銀行、社福中心、學校、戶政事務所、俱樂部、餐廳等攤位,工作、人際、戀愛等際遇與意外都包覆在內,張宏恩說:「有孩子淪為街友卻不向社福團體求助,我們就和他討論是不是想逃避?還是一無所有後產生了自殺念頭?從而省思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一個總是宅在家的男孩,體驗後決定走出家門,開始做志願服務。

「就業培力是社區發展服務重要的一環,核心是期許被主流教育邊緣化的孩子,透過活動脫貧、翻轉世代,不免俗會教寫履歷、自傳與職場倫理」但張宏恩強調,「他們需要實際的體會,自我覺察,突破舒適圈,才能真的脫胎換骨」。

疫情嚴峻雖然改變人類社交模式,但芥助共學網的興起,讓科技成了最好的交流載具,服務能持續,弱勢朋友的關心不致被中斷。有趣的一點是,他們拍防疫宣傳照時,員工從老到幼響應,畫面特別窩心。欣賞防疫或職涯影片,歡迎上芥助共學網:www.facebook.com/MSelearing。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