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屏400人讀壇經 期明心見性

人間社記者王郁文、宋滌姬、鄭燕青高雄報導 |2020.10.01
1389觀看次
字級
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於南屏別院舉辦,四百餘人共讀《六祖壇經》。圖╱人間社記者趙啟超

【人間社記者王郁文、宋滌姬、鄭燕青高雄報導】為了增加信眾學習範疇,在法的增上更為廣闊,南屏別院九月二十七日舉行「二○二○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與人間佛教」,四百餘位愛書人從各面向研習《六祖壇經》,探討如何將經典的智慧落實於生活。

研討會由南屏別院住持妙樂法師引言,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祕書長覺多法師導讀《六祖壇經》,並擔任論壇主持人;論壇邀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人間福報》社長妙熙法師共同與談,並安排佛光青年張雅閔、陳彥霖、王志隆和與談人問答互動。

南屏青年歌詠隊以阿卡貝拉版的〈師父頌〉、〈和諧〉等人間音緣歌曲,領眾揭開研討會序幕,展現青年的活潑,以及「佛教靠青年」的奮發氣象。

萬物皆為師 處處能修行

妙樂法師讚歎此刻諸大善知識俱會一處,無論是台上的法師,或是依止的文本,都是這場論壇的老師,「我們正在與星雲大師一同進行讀書會」。《六祖壇經講話》記載惠能大師的說法、星雲大師的解說,還有人間行者的行持,更包括信眾的行道,涵蓋了信、解、行、證。妙樂法師轉述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對與會者的期許:「除了研讀《六祖壇經》,回家後唱一遍〈無相頌〉作為功課。」

覺多法師導讀《六祖壇經》,簡介禪宗法脈及「南頓北漸」的歷史脈絡,並引述古人所說「人生最大幸福事,夜半挑燈讀《壇經》」。《六祖壇經》是中國佛教唯一由中國僧人著作,被稱為「經」的。《壇經》的思想源於佛陀的心法,為中國禪宗典籍之王,主旨在「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不思善,不思惡,什麼是我們本來面目?」主題論壇時,心保和尚說明「不思善,不思惡」指心中沒有對立,得到自在。如果社會國家沒有對立,就不會有戰爭,因而獲得和平。

放下貪瞋痴 般若在生活

心保和尚強調「般若」就在生活裡,生活的本質就是生滅,從生滅知無常,從無常知無我,如此就能放下,熄滅無明火焰,心中不生貪瞋痴,解脫煩惱,歡喜自在。又提醒大眾,對修行要起正見,禪是智慧方便門,在禪修時要觀照身、受、心、法,與智慧相應。缺少慧的禪坐,與木石無異;若貪著禪悅,就是起了貪心,並非正見。

依空法師讚歎惠能大師的勇敢與自信,是中國禪法的改革者,並歸納《壇經》有三大中心思想──《金剛經》的般若性空、《涅槃經》的平等佛性、《維摩詰經》的頓悟法門。《壇經》具有十大特色,分別是讀誦經典;重視大善知識;出家與在家;坐禪、禪定;定慧不二;無相戒;般若性空與佛性思想的會通;頓悟法門;無相、無住、無念;不落兩邊。

依空法師解說「般若」就是緣起法,「空」是恰到好處的距離美感,並幽默說道:「大家都是依空而住。」法師也提醒大眾,世間雖然有各種相對與差別,但心中不起好惡;雖然時時生起無數念頭,卻不執著,也就是「善知諸法性,不起分別心」。

妙熙法師最初因看到佛光山叢林學院招生海報中,引用《壇經》裡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而發心進入佛學院;後又因參訪禪宗祖庭而扎下道根,發願要「明心見性」,並以偈語「時時勤拂拭」自勉,安住於工作及生活當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