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改造 重塑家人關係 文╱吳貞瑩 |2020.09.29 語音朗讀 233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改造後的公寓,每一季都有不同的花卉綻開。圖╱原點出版社提供 餐廳吧台有助凝聚家人親友的關係。圖╱原點出版社提供 擁有穿透感的戶外庭院是許多家庭的夢想。圖╱小曼提供 文╱吳貞瑩房子像衣服,隨著年紀增長,大小可能已經不合身,樣式也不再適合。想像過嗎?後半輩子的家應該長什麼樣子?善於為熟齡族改造空間的空間規畫諮詢師林黛羚,當她走進每個待改造的房子,重視的不只是空間,還有這一家人的關係。「改變空間可以救贖人生嗎?」原以為空間諮詢師林黛羚的答案會是肯定的,但很快就被她打臉。她曾為一對年過半百夫妻進行人生第2次老宅翻修的設計,這對夫妻以為將全家蓋滿收納櫃,就能享受嶄新的簡約生活,誰知1年後,林黛羚再次造訪這對夫妻,發現當初為他們設計的收納櫃,每個櫃子打開後幾乎都是空的,衣物、雜物依然攤在桌椅四處,原來這家人根本沒有物歸原處的習慣。「改變空間是種對生活的察覺」,林黛羚用自己印象深刻的案例說出了答案。林黛羚是這兩年在熟齡空間改造竄紅的規畫師,自己也從北漂女孩逐漸走向了中年,因此擅長用居家空間映照家人關係,觀察力一點都不輸高齡專家。觀察習慣 保留特殊物件確實,愈來愈多熟齡族規畫為人生第2次翻修住宅,每踏入一戶人家,林黛羚便得為這家人「找關係」,她觀察到3種親子關係,一種是感情、默契都相當好的中年子女與父母,其次是最常見的小家庭與父母同住,再來就是遠距親子。林黛羚友人──居家設計師小曼與媽媽是第一種親子關係。80多歲的小曼媽媽曾在澳洲長住,這兩年搬回台灣,母女相伴,兩人經常鬥嘴,母女關係緊密。林黛羚表示,她觀察到小曼在翻修新空間時,很貼心地為母親保留很多老人家的需要。例如小曼費盡心思從國外空運一把媽媽坐慣了的老椅子回來,讓「新家也有老家味」。林黛羚說,老人家對於需要什麼常說不出口,子女必須細心觀察,「為什麼我們對感興趣的帥哥美女有觀察,對父母卻觀察甚少?」她有朋友裝修新家時,特意為母親多帶了一樣物品。原來是朋友過世的爸爸,生前送給老伴一張腳踏墊,每天一下床就會踩到這張柔軟的腳墊。林黛羚舉這個例子說明,子女在細節上可以做到什麼程度?在心靈上觸動父母,把有意義的關鍵性物品帶到新環境,才不會讓老人家有很大的失落感。親子互動 給予彼此空間「房子的主角是人,當親子成為主角時,空間與關係的變化是很微妙的。」林黛羚說,每個人一輩子會經歷1到2次空間翻修,第1次是在成家立業,這時年紀尚輕,懵懵懂懂,容易受到工業風、簡約風等風格的洗腦;第2次翻修時,通常是45到60歲,這個年紀正面臨空巢期,不但有自己的需求,還得考量是否要接年長父母同住照顧以及關係處理等問題。林黛羚笑說自己是典型的「家」寶,直到大學畢業之前都還舒舒服服住在家裡,因父母有藥護背景,對高齡照顧的意識遠勝於一般家庭。林黛羚說,她從母親身上見到如何圓滿處理家人關係的智慧。林黛羚回想當年,外公、外婆體力漸衰,搬到電梯大樓與舅舅同住,但因空間有限,老人家幾乎每天窩在客廳看電視,家人擔心長輩跌倒,也不敢放他們外出。林黛羚說,她母親因此決定把兩老帶到身邊同住,考量既要保有原本家庭的自由度,又得兼顧探視照顧的緊密感,最後買下連棟房屋,兩家人各自擁有客廳、廚房,吃飯時再聚到父母家,舅舅一家人周末也會回來探望,舅媽也不再需要隨時見公婆,壓力超大,林黛羚笑笑說,「彼此給彼此放一條生路」,親子關係更圓滿。安全防跌 房子保護老後從事高齡居家空間改造多年,了解到安全防跌很重要。林黛羚其實一開始憧憬的是老房改造,夢想未來的房子可能是座老公寓改裝。她說,年輕時到歐洲旅行,巷弄間的房屋牆面很粗糙、布滿了石頭,當時被這些場景震撼住,心想3、400年的老屋怎能如此迷人?但當時台灣流行的是買新房,還沒有舊屋改造這些時髦的作法。對於後半輩子最想住的家,林黛羚的哲學是,「房子是用來照顧我們的老後」,等到老了,房子要能保護我們,而不是我們要花心力去煩惱。居家友善設計6招❶浴室保持乾燥,馬桶旁可加裝可向上收的扶手設計,也讓旁人有扶持長者的空間;另外以坐式淋浴取代浴缸,以免長者跨上、跨下等滑倒危機。❷家中應該有一個可聚集家人的空間,例如若家中要角喜歡烹飪,可以將廚房設計為全家人共聚的重點。❸居家環境較小、身材比較矮小的老人家,扶手尺寸可以稍微細,扶手兩端要各有2根以上,最好3根絲固定在牆面,可以避免鬆動危險。❹從餐廳、廚房轉進臥室,沿路可以設計扶手,剛好串起主臥浴室空間及床,是生活中使用頻率最高的3個空間。❺長者最怕跌倒,盡量選用有摩擦力、防滑地板。❻整合長者經常出入的黃金動線,家中走動更流暢。 前一篇文章 翻修老家 為媽媽打造黃金動線 下一篇文章 遺囑法令效力 遵守原則4細節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4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5【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6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7【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8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陳明智升級醫院 吸引患者回流莊仁賓回鄉服務 翻轉百年嘉醫動力火車結伴50年 接住彼此樂與悲動腦專家謝仲思 建構台灣尾醫療網坐輪椅仍堅持看診 張常勝造福偏鄉醫療母患膽結石經歷 王宏育應用於門診 作者其他文章翻修老家 為媽媽打造黃金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