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氣候議題,台灣青年氣候聯盟昨與數十個環團、學校社團發起「青年抗暖大遊行」,從立法院出發,途中經過總統府、環保署表達訴求。圖╱葉信菉
【本報台北訊】台灣青年氣候聯盟昨與數十個環團、學校社團,為響應瑞典環保少女「周五為未來而戰」氣候行動,發起「青年抗暖大遊行」,呼籲政府將氣候變遷視為國安危機,訂定二○五○年淨零碳排目標。環保署昨未鬆口承諾,僅認同淨零碳排的願景,但強調要優先落實二○五○年減量目標的「法定要求」,也就是減少一半碳排放量,至於是否加大減碳路徑、提前達成淨零碳排,仍須參考各方意見。
我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明定,二○二○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要比二○○五年減少百分之二,二○三○年減少百分之二十,二○五○年減少百分之五十。相較南韓二○五○年、中國大陸二○六○年淨零碳排目標,台灣腳步相對落後。
遊行提出
六大氣候訴求
台北昨天整日陰雨綿綿,「青年抗暖大遊行」仍有家長帶孩子、外國人手持中文標語到場支持,主辦單位號稱破千人上街頭,提出六大氣候訴求,包括宣示二○五○年前淨零碳排、將氣候變遷視為國安危機、提出台灣版綠色政綱、提升全民對氣候變遷的認識、納入多元族群商議氣候政策,並增加氣候科學研究資源。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表示,若未來三十年台灣不積極減碳,海平面將上升零點五六公尺,總統府、立法院、司法院、北一女等地標都將位於海平面之下,影響約一百二十萬人,遊行經過這些地方時,人人都戴上蛙鏡模擬海平面上升危機。
遊行團體多數支持廢核,被視為「擁核派」的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意外到場支持,也認同遊行減碳抗暖化等六大訴求,但青年不應只談氣候願景,卻迴避減碳手段,執政黨為了廢核而強行走向非核家園,大量增加火力碳排,應深入討論甚至批判。不少立委、議員也在遊行之列,承諾推動氣候改革。
加速減碳
需要公私合作
不過,環保署表示,我國二○三○年減碳目標已優於亞洲鄰國,目前優先落實二○五○年的減量法定要求,正在盤點技術及政策工具,是否加大減碳路徑以提前達成淨零碳排,需要衡酌各方意見。
環保署說,將推動能源及產業轉型加速減碳,藉由公私協力合作邁向淨零碳排,今年底將提出溫管法修法草案,與民間、產業及地方政府溝通。
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趙家緯指出,行政部門針對氣候變遷訴求的回應有些可惜,未來溫管法修法、各部會下階段減碳行動方案應更積極,並避免再出現油電平權、延緩運具減碳進度的政策。
趙家緯說,今年有一百四十三名學者連署呼籲重視氣候變遷,對青年有重要引導作用,但現在學術界監督不夠多,學者應踴躍參與政策討論,也要加強形塑社會論述,才能讓決策者感受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