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激出務農念頭 成為番茄達人 |2020.09.27 語音朗讀 126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說:台南南天有線電視攝影記者陳永祥,另個身分是農夫,投入番茄溫室栽種已7年。圖/陳永祥提供 【本報台南訊】台南新營南天有線電視攝影記者陳永祥,7年多前在外界不看好下投入番茄溫室栽種,熬過草創期,累積更多務農心得,也取得有機栽種認證,意外闖出另一片天。陳永祥入行逾20年,一度北漂後返鄉,在南天有線電視擔任攝影記者,升任組長。他白天身分是記者,下班後是農夫, 會務農,源起採訪新聞的因緣。陳永祥說,9年前在學甲區採訪一名農民栽種溫室番茄時,品嘗後對於甜度讚不絕口,激起他想務農念頭,還多次向農民請教一些栽種要訣,不過跟家人提及,竟沒人贊成。「我媽還去問神明。」陳永祥笑說,父母都務農,相當敬神,母親特地請神明「主意」,他已不記得最後神明是否「同意」,但自認非臨時衝動,小時候也在田裡長大,非完全門外漢,還是決定試看看。圖說:台南南天有線電視攝影記者陳永祥另個身分是農夫,投入番茄溫室栽種已7年。圖/陳永祥提供陳永祥7年多前利用父親在嘉義義竹一塊約300坪農地搭建溫室,除了政府補助25萬餘,自己投入50多萬,就這樣從搭建、整地、栽種、採收等一點一滴等大小瑣事學習,第一年就小賺。之後有了經驗更順利,在零星風雨災害小損之外,每年約有30萬元利潤,不無小補。「農地要『適地適種』,不要逆天而為。」陳永祥認為,要栽種何種作物,事前一定要評估土質等是否適合,而非一窩風跟進,否則易失敗收場。「最重要的是,要認清自己是否適合務農。」陳永祥也給一些有意務農者一些建議;他認為,基本上沒有「快樂農夫」這檔事;以自己為例, 既要巡田,夜間還要不定時的抓蟲;遇到風雨,要隨時掌握應變,更要犧牲不少假期投入,「農夫不好當」,真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圖說:陳永祥白天是記者,下班後是農夫,夜間要巡田還要不定時的抓蟲,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圖/陳永祥提供 前一篇文章 超幸運!他10分鐘撿到9.07克拉巨鑽 礦場史上第二大顆 下一篇文章 TikTok暫時免下架 美聯邦法官阻擋川普禁令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8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9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星雲大師如是說】處事禪心【星雲大師如是說】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如是說】正信之美【星雲大師如是說】輪轉相繼【星雲大師如是說】有情的層次【星雲大師如是說】六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