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易感冒過敏 少吃炸物多喝水

 |2020.09.24
1807觀看次
字級
時序入秋,正值季節交替之際,氣候乾燥,日夜溫差逐漸變大,是容易傷風感冒的「多事之秋」,也易「秋燥」上身,造成免疫力下降,進而引發皮膚、呼吸道過敏疾病等問題。中醫師認為,秋天是最適合養肺的季節,應順應節氣變化「滋陰潤肺」,呼籲民眾要攝取足夠水分,並減少辛辣油炸物。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時序入秋,正值季節交替之際,氣候乾燥,日夜溫差逐漸變大,是容易傷風感冒的「多事之秋」,也易「秋燥」上身,造成免疫力下降,進而引發皮膚、呼吸道過敏疾病等問題。中醫師認為,秋天是最適合養肺的季節,應順應節氣變化「滋陰潤肺」,呼籲民眾要攝取足夠水分,並減少辛辣油炸物。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吳建東表示,今年立秋是八月七日,所謂立秋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天氣逐漸變涼,蟲鳴鳥叫逐漸變少,表示著秋季開始。

紓緩秋燥 可多吃白色食物

秋季的主氣是「燥」,除了溫度開始下降,特色是乾燥,影響人體的器官為肺,以及與肺相關的器官組織,如氣管、支氣管、鼻咽喉,與肺相表裡的大腸。這些器官組織易與外界接觸,若乾燥了就易出現鼻乾、咳嗽、氣喘等症狀,也會有大便過乾、皮膚乾裂等問題。

不過吳建東也說,秋季氣溫又有「初秋」與「深秋」的差異,今年秋分是九月二十二日,中醫以節氣的「秋分」前後區分溫燥與涼燥,溫燥時太陽仍猛烈,體質偏溫熱的民眾仍會感到口乾舌燥、皮膚乾等,涼燥時已偏秋冬季轉換,加上中秋過後陰氣漸長,氣溫逐漸變涼,是脾胃病的多發時期。

秋天是萬物收成的季節,人體陰陽代謝會出現「陽消陰長」,容易感冒、過敏疾病發生,此時該如何調養身體?吳建東指出,「秋養肺」,一定要多喝水,多吃白色食物來補肺養肺、紓緩秋燥,如山藥、杏仁、白木耳、蓮藕、薏仁、百合等,可是要避免吃過於辛辣、燥熱的食物,如燒烤、油炸食物、麻辣鍋等。

由於秋燥傷肺,建議多運動,可促進氣血循環、增強心肺功能;皮膚乾燥者,可考慮用保水乳液,避免皮膚乾裂。

日攝水分 成年人體重乘30

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葉嘉豐建議,秋天仍熱,民眾應攝取足夠水分,一般來說,一日攝取水分約為成年人體重乘以三十,如一名七十公斤成人,一日至少應攝取兩千一百西西水分;而因季節轉換易感冒,除飲食應較清淡外,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芭樂、柚子、或柑橘類水果,也能幫助維持免疫力及抗氧化力。

秋季養生建議

養生重點 建 議

補充水分 一日應攝取水分量,約為成年人體重乘以30為準

塗抹乳液 皮膚易乾燥者,可考慮使用保水乳液

避免辛辣、

燥熱食物 可攝取白木耳、蓮子、綠豆、薏仁等偏涼潤食材,具補脾胃之效

運動 促進氣血循環、增心肺功能

多攝取水果 如芭樂、柚子、柑橘類富含維生素C水果,助維持免疫力及抗氧化力。

來源/北市聯醫中醫部主治醫師吳建東、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葉嘉豐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