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雄大士爺祭 紙糊神像供膜拜

江俊亮 |2020.09.15
2911觀看次
字級
手持令旗的紙糊大士爺相貌莊嚴。圖╱中央社
今年祭典增設多組「捏麵看牲」。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民雄大士爺廟供奉的觀世音菩薩。 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大士爺」相傳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但民間多以面目猙獰的「面燃大士」為具體形象。嘉義民雄大士爺廟每年農曆七月舉辦的「大士爺祭」,會以紙糊神像供眾膜拜,最後一天就會火化升天,等到來年再重新紙糊,因此有別於一般神祇的固定雕刻金身。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長許有仁表示,民雄「大士爺祭」是全台四大傳統普度祭典之一,已有三百多年歷史,被列為縣定民俗,是嘉縣重要文化資產。

但很多人踏進民雄大士爺廟,並未見到「大士爺」神像,反而見到慈眉善目的觀世音菩薩供奉在正殿,因此心裡不免納悶。

觀音示現

阿難向佛請法

他說,大士爺的由來與佛教有關,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佛的弟子阿難尊者,一日在林間修習禪定,觀音菩薩化為「面燃」(臉面被火燃燒)鬼王,警告阿難將墮入餓鬼道,阿難驚怖並向佛陀求法,佛陀則教導阿難「陀羅尼施食法」,免於自墮餓鬼道。

許有仁指出,民雄的「大士爺普度」緣由有兩種說法。其一是先民來台墾植初期,漳州、泉州兩地移民不和,民雄地區曾發生嚴重的漳泉械鬥,造成慘重傷亡,後來又發生瘟疫,為了普度死難十方眾生,因此衍生出大士爺祭典。

另一說法是,清乾隆年間農曆七月,民雄地區有鬼魅作亂,大熱天的午後卻陰風慘慘、家宅不寧,一段時間後,庄民見到觀音大士顯靈,變身丈餘高,頭生雙角、身披紅甲、青面獠牙、舌垂火焰,立時「陰風止,鬼聲禁」,庄民得知大士可鎮壓鬼魅,每年農曆七月都會迎請大士爺。

光緒年間,民雄地方人士組成「大士爺會」,但並未建廟。一九○六年,嘉義梅山發生大地震,民雄慶誠宮被震毀,居民才以舊廟原建材另起「慈濟寺」,合祀慶誠宮媽祖、開漳聖王,並供奉大士爺木製牌位。

慈濟寺建成後,每逢大士爺祭,都有許多外地信徒前往祭拜,日本政府鐵道部因應地方需求,在祭典期間,北自彰化員林、南至台南新營都加開火車班次,以便信眾祭拜,一時香火鼎盛。

捏麵看牲

傳統普度添趣

二戰末期,盟軍轟炸台灣,民雄放送所(民雄廣播電台)也成為目標之一。一九四五年二月十四日,當地炸彈聲四起,不少人跑進大士爺廟避難,有一顆炮彈落在廟前爆炸,碎片彈射到廟裡,嵌在迴廊斗拱的橫梁上,民眾毫髮無傷,咸信是大士爺保佑。

許有仁表示,漳泉械鬥後,漳州人與泉州人有心結,不願同時祭拜,因此,早期的民雄頂街自農曆七月初一起、下街自七月二十一日起,各自普度三天,井水不犯河水,統稱「大普」,倒也相安無事。後來傳出「大普」時,擺祭品的孤棚曾傳出小孩的嬉鬧與哭泣聲,有些孩童也有日夜哭鬧情形,經請示法師後,認為孩童受到「沖煞」,因此定農曆七月倒數第二天為「小普」,又稱「囝仔普」,廟方會準備紙糊孩童臉的大士爺像,相當特殊。

許有仁說,因疫情影響,大士爺祭蘭盆盛會首次推出「防疫祈福線上普度」服務,並新增多組「捏麵看牲」,以捏麵人製作的普度祭品,具有藝術欣賞價值,希望讓傳統普度增添趣味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