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葉卷丹是台灣原生百合之一,葉片細長,橘色花瓣反卷。圖╱中興大學提供
【本報台中訊】台灣原生種百合「細葉卷丹」特徵是葉片細長,橘色花瓣反卷,花朵綻放時猶如橘色精靈,近百年來沒有野外發現紀錄,直到九年前才出現,成為夢幻物種。中興大學已與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合作,將生產技術研發成果技術移轉量產種苗。
「細葉卷丹」花葉如其名,興大園藝系教授張正說,它一九一五年在泰安山區首度發現並正式記錄在植物標本上,卻也是最後一次發現,因此成為百合研究人員及愛好者極力追尋的夢幻物種,一直到二○一一年才再度被發現。
為了保育稀有的細葉卷丹,興大藝系教授張正、教授林慧玲、博士生陳盈君、碩士生黃揚融、澎山亞與科博館研究員王秋美、輔英科技大學教授李佩芳等人跨團隊合作,針對細葉卷丹生態氣候、遺傳、親緣關係、繁殖及開花授粉特性進行研究,探究族群稀少的成因,擬訂保育政策。
張正指出,細葉卷丹在九十六年前被紀錄後從此消失,一度以為已絕跡,二○一一年棲地發生火災「意外」現身,地面植物被燒毀,細葉卷丹的麟莖獲取足夠陽光而成熟開花,才再度被植物分類學家發現。
解開蹤跡難現之謎,因雄蕊先熟、雌蕊後熟,雄雌蕊異熟又具自交不親和性,須二株同時開花才能授粉,萌發適溫要高於攝氏三十度高溫,族群數目稀少,開花期分散,自然結實機率極低。
百合是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鱗莖可以在地下活很多年,沒有開花時地面上就像野草,研究團隊取三片鱗片進行組織培養大量繁殖,獲得千株細葉卷丹植株,也減少人為採集干擾棲地。
台灣百合有其他百合品種罕見的優良特性,在本省地理之分布形態為立體分布,可生長在差異大的生態環境下,顯示其適應性強,具有豐富的變異型基因庫,有利於遺傳育種之應用。從平地至高海拔三千公尺皆有,亦由於範圍廣泛,呈現多差異性的族群形態。
中興大學已與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合作,將細葉卷丹組織培養苗生產技術研發成果技術移轉、量產,未來可做學術研究試材、鄉土教材,將細葉卷丹保種在民間與校園,開啟保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