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品質監督管理組長遲蘭慧表示,已經勒令廠商停止生產出貨。
圖╲曾吉松
加利科技公司內部,疑似堆放大批製作口罩的原物料。圖╲侯永全
【本報台北訊】衛福部食藥署查獲疫情爆發以來首例「中國大陸製」非醫用口罩,混充實名制口罩的非法案件。「加利科技有限公司」於八月間進口三百三十七萬餘片大陸製的非醫用口罩,混充醫用口罩進入實名制通路,販售地點以新北市為主,少數流向宜蘭及台北市。
新北市三重區一名藥師於九月二日收到來自加利八里廠所出貨的實名制口罩一箱,共三十六包,其中一包附有安徽製等簡體字樣標籤,立即告知地方藥師公會,食藥署接獲訊息後,展開調查,昨天針對二百多家向「加利」進貨的新北市眾多藥局,回收五十多萬片口罩。
新北市 流入10個行政區
食藥署品質監督管理組長遲蘭慧指出,這批問題口罩印有「Carry mask」鋼印,如果拿到印有此鋼印口罩,不用持健保卡,不限本人,可拿著口罩及原本的分裝袋,於九月四日至十一日至任何一家販售實名制的藥局或衛生所換貨。
遲蘭慧表示,這批「中國大陸製」非醫用口罩主要流入三重、新莊、蘆洲、五股、林口、泰山、八里、淡水、三芝、石門等新北市十個行政區,少數則至宜蘭縣及台北市,已有多少流入市面,還要繼續追查。
遲蘭慧說,「加利」為GMP(醫療器材優良製造規範)醫療器材廠,此次已嚴重違反GMP,已要求停止生產和出貨,另依據藥事法處三萬至二百萬元。
至於是否撤除醫材許可證,則需蒐集其他違規情事,做後續處理。
據了解,這並非「加利」第一次違規,關務署在三月便發現該公司欲進口一批打上「Made In Taiwan」的口罩,所幸在邊境被攔截、退運。
除了「加利」,遲蘭慧表示,初步發現少部分家廠商也有類似非法情況,食藥署已展開調查,針對擁有國內許可證、有製造廠,且近期報關量高的高風險廠商,進行抽查,現已掌握一、二家口罩大廠。
指揮中心物資組組長蔡壽洤表示,加利每日徵用量不到二十萬片,僅占百分之二,此為廠商個別行為,因此將維持目前實名制口罩販售方式,不會改變。
遲蘭慧說,未來將強化國產醫用口罩的防偽鋼印標示,醫用口罩須逐片標上「MD(或Medical)」以及「原產地」等鋼印,以供民眾辨識購買。
陳時中:加利已經是累犯
口罩實名制遭國家隊「加利科技有限公司」用陸製口罩混充,行政院昨表示,若確實違法,一定會嚴查重罰。衛福部長陳時中則說,「加利已經是累犯,不應該」,指揮中心已跟廠商討論,未來台製口罩逐片標示「Made In Taiwan」與醫療用,讓海關方便查驗有問題的進口口罩,並增加偽造成本。
未來如何補破網?陳時中指出,指揮中心過去一、兩個月就注意到這個問題,也在和廠商研議如何強化防偽標示,目前研議逐片標示台灣製造、醫療用等字樣,以便海關查核,口罩進口時若標了台灣製造,一眼就能看出是問題口罩;業者若要進口到台灣再重新印過,也會增加偽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