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醫材新制9/1上路 醫嘆:「專制」難逆鱗

 |2020.09.02
947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健保署今年6月公告,將針對8類共352項健保自付差額醫材訂定收費上限,8月1日上路,引來醫界激烈反彈,衛福部長陳時中親上火線與各界溝通,宣布暫緩實施。但健保署又公告9月1日起8大類自付差額醫材都將適用極端值為上限。不少醫師發文表達不滿,兒童急診科醫師謝宗學也表示,對於「專制」系統,逆鱗是不可能的。

中山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在臉書發文指出,健保署這樣做不意外,過去20幾年都是這樣的,為什麼他會急著在農曆7月動手術?因為知道自付醫材差額上限遲早會用不同的方式實行,對於「專制」系統,逆鱗是不可能的,趁還有優質醫材可以選用時,趕緊接受手術治療,唯一沒想到的是「變化」來的這麼快。

謝宗學解釋,P60=第60百分位,意思是只要醫材自付差額價格在所有同類醫材中超過60百分位以上都要去說明,不接受輔導的就會被懲處,說好的「沒上限」呢?(不同醫材類別有不同的P數值)

謝宗學表示,同樣的手法一用再用,調高某種醫療處置的給付,卻用加強審核或是固定總額限制支出,再對媒體說給付都調高了,還抱怨什麼?事實是,最後得到的總給付跟以前相差無幾。對於健保費用這種手法「節約節流」,勉強可以體諒,但對於自費差額市場還用這種手法管控,真的無法理解背後的真意是什麼?

謝宗學指出,這次沒有給予緩衝了,就是要硬幹,接著就看醫材廠商是要忍受薄利還是要退出台灣市場?最新的醫材通常價格是最貴的,因為要攤提研發費用,但這樣的制度下,有很大的機率超過極端值上限,醫療院所要引進時必然會考慮再三,不然接著來就是輔導和懲處,最新的自費醫材可能在台灣漸漸消失。

他希望大家可以漸漸了解,我們雖然擁有讓世界其他國家欣羨的健保制度,但制度中仍然有許多值得討論的問題,在享受便宜、方便醫療的同時,許多隱形的傷害,正在不斷侵蝕台灣醫療發展進程,「因為只有尊重市場機制才是進步的動力,相對共產的制度將限制醫療的發展,限制愈多,進步愈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