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子化浪潮下,私立小學新加入辦學卻愈來愈多。
圖/曾原信
【本報台北訊】少子化衝擊,私校紛紛改制更名求生存,育達高職今年六月更名,北市私立開南高職今年八月中也更名為開南高中,還擬增設國小、國中部,雙語、科技教育都是發展方向;幼華高中去年開辦國中部,連兩年招生開紅盤,與薇閣相匹敵,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認為,私校若想轉型成功,口碑、品牌特色都是關鍵。
前身為十信工商的幼華高中位於北投,改制後發展雙語教育。校長施博惠表示,自二○一七年獲准改制後,花一年時間辦雙語體驗營、招生說明會,也針對家長、校長、社區做市場調查,了解學校評價與發展方針,一切就緒後,二○一八年才正式招生。
施博惠說,第一年開三班,招到九十五人,因反映不錯,家長間口耳相傳,今年招滿四個班,共一百二十六人,還有住新北市的學生加入。施博惠表示,校方採小班、精緻化教學,前三年以三十人編班,會再花兩、三年達成各年級一百八十人目標,穩紮穩打。
開南商工今年更名為「開南高級中學」,校方更拋出小學到大學十六年一貫教育理想。校方表示,目前僅改名但尚未改制,今年高職招生較去年多約三十位,初估與改名無關,未來擬再增國小、國中部,雙語、科學、務實教育都是發展方向,待細節明確後,才會對外公開,尚無具體時程。
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表示,私校轉型有兩種,一種是向下深耕,辦國中、國小、幼兒園,另一種則轉型成國際雙語學校或實驗學校,他坦言,近五年普通高中職轉型,還沒看到成功案例,大家都在匍匐前進,且金字塔尖端高社經地位族群也有限,競爭相當激烈。
私校辦學要能取得家長信賴,尤榮輝指出,辦學特色很重要,也要交出升學成績單,若是國際雙語學校,升學率上要有所突破,能申請國外學校;若走技職路線、實驗學校,未來學生若升大學、高中,則要搶到特殊選才管道,提升榜單能見度,讓家長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