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溝通無障礙! 除了因先天性聾啞外,台灣每年有不少民眾因罹患咽喉癌末期而必須動手術切除喉嚨,導致成為喪失說話能力、口不能言的無喉者。為讓他們也能進行溝通,南台科技大學師生團隊與成大醫院醫師合作,運用人工智慧科技設計「穿戴式發聲裝置與語音辨識App」,藉由共振波來產生機械語音,再轉譯成文字顯示在App上,為無喉者發聲。
南台科大電子工程系教師張萬榮及學生蘇健平、以及創新產品設計系教師歐陽昆與學生黃佳儀、莫于寬等人組成跨領域團隊,結合成大耳鼻喉科醫師蔡書維,改良傳統復聲設備缺點,打造出「無喉者發聲輔助系統」。
團隊透過自製的特殊共振波,打入人體空腔內部來產生機械語音,再藉由語音辨識App與人工智慧技術轉譯成文字顯示於App上,藉此讓無喉者可以透過免手持的方式進行交流對話。
團隊的研發巧思不只將無聲世界化為有聲天地,實用設計更受評審團青睞,榮獲「第二十屆光寶創新獎」技術創新組金獎。
不僅如此,由歐陽昆與張萬榮教授共同指導學生李宣諺、高偉銘,完成「HanDo兒童生活輔助義肢」,也勇奪此次「光寶創新獎」設計創新組金獎。團隊表示,這項研發成果是專為單側斷肢兒童所量身打造,依照他們的日常生活需求而設計的「模組化義肢」,可根據兒童從事學習或運動等不同生活方式來進行套件轉換,讓義肢的使用更具備彈性多元的功能。
光寶創新獎舉辦迄今邁入第二十年,提供科技與設計領域的展現舞台。南台科大校長盧燈茂表示,此次師生團隊一舉奪下「技術創新組」與「設計創新組」雙料冠軍,不僅是對校方培育學生專業能力的肯定,也幫助學生將所學化為實際運用,達到學用合一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