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隻水母看人類命運

編譯/黃于薇 |2020.08.29
2082觀看次
字級

編譯/黃于薇

大宴小酌常出現的涼拌海蜇皮,其實就是水母做成的料理,但如果你知道這些水母平日竟以「塑膠」為食,人們還能毫無負擔的吃進這些菜餚嗎?

如果仔細觀看本文配圖中的水母照片,可以認出「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菲利普莫里斯國際公司)的字樣。這家香菸公司的名字,原來是印在包裝菸盒的半透明封條上,但這個封條,卻出現在地中海一隻夜光游水母的體內,而且被攝影圖片忠實的展現在人類眼前。

坦白說,如今的世界,海洋動物要試著避開海洋塑膠垃圾,就像士兵想在布雷區安然前行一樣困難。由於每年約有816萬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海洋,讓水母、烏龜,甚至海鳥等海洋生物或近海動物,很難避免受害。

海廢垃圾塑膠為害大

去年4月,一篇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的研究,刊出了第一個關於水母體內出現塑膠物質的證據圖片。

這隻水母是在2016年被一群科學家所發現,當時他們正在從事一項名為「海洋遠征」的研究考察活動,計畫用3年的時間探索世界各大洋。這些科學家在報告中指出,他們發現:各種類型的塑膠垃圾,出現在多隻夜光游水母的笠(hood)之下,或是纏繞在牠們體內。

科學家隨後捕獲20隻水母,並進一步檢查,發現其中4隻夜光游水母,消化系統中也有塑膠,因此他們認為這些水母,是誤將塑膠當成食物吃下肚了。

和牠們的食物太像了

「看來牠們真的很喜歡塑膠。」研究報告的其中一位作者阿勒曼多.馬加利如此表示。馬加利是義大利圖西亞大學的生態學家,他說自己和研究同仁都確信:水母之所以會抓住塑膠,是因為想吃掉這些東西。

過往的研究顯示,海生動物誤食塑膠碎片,已經是世界各地普遍出現的問題。科學家猜測,動物會食用塑膠,是因為塑膠與牠們的獵物外形相似:例如海龜會吃形似水母的塑膠袋,魚類也會將米粒大小的塑膠碎片,當成牠們平常捕食的浮游生物吃進肚裡。

此外,海洋中的塑膠對於某些海生動物而言,聞起來相當誘人。《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在2016年刊登的一篇研究指出,海藻很容易依附在海中的塑膠垃圾上生長,而當藻類分解時,會釋放出一種稱為甲硫醚的物質,這種物質的氣味,會吸引飢腸轆轆的動物。

改用其他材質做塑膠

馬加利說,目前還不確定水母為什麼會受到塑膠吸引。但塑膠垃圾進入海洋後,就開始受到侵蝕,因此表層會覆蓋上一層薄薄的生物膜,他認為可能是這層生物膜或塑膠分解時,產生的某種分子吸引了水母。

在未來的實驗中,馬加利計畫在實驗室環境下,讓水母接觸各種不同的塑膠碎片。他說,如果科學家能查明是什麼物質特別吸引海生動物,或許就能與塑膠製造商攜手合作,改用比較不會吸引海生有機體的材質製作塑膠。

發表研究報告的科學家們指出,這隻夜光游水母,試圖吃掉塑膠包裝袋的行為,代表著牠的健康出現警訊。夜光游水母可以吃下其體重一半的食物,如果攝取過多塑膠,會因無法消化及排出,導致動物們慢慢被餓死。

食物鏈最終進入人體

更由於地中海其他體型較大的動物會以水母為食,體內滿是塑膠的水母可能也會危害掠食動物的健康。就以黑鮪魚(又名藍鰭鮪魚)為例,牠們是會掠食夜光游水母的動物當中,數量最多的物種,也常常被人類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捉來吃;也就是說,水母體內這些微小的塑膠物質,最終可能會進入體型更大的動物腹中,包括人類在內。

馬加利說,這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研究人員仍在努力了解影響層面有多廣。他補充說,若是能弄清楚水母與海洋塑膠垃圾間的相互作用,就能解開這個巨大謎團的一小部分。

「如果我們想知道海洋塑膠垃圾的去向,就必須從食物鏈的底層開始追查。」

(資料來源/國家地理,本文原載於《永續新聞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