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衛生福利部全民健保署二十五日公布今年藥品支付價格年度例行調整結果,共有七千兩百三十七項藥品價格調降,七十八項調升,平均調幅為百分之二點三,預估可以減少藥費支出四十點四億,十月起按照新藥價給付。
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表示,調幅百分之二點三主要由調降品項所貢獻,以用藥量最大的前十名藥品為例,十項中有九項是調降,例如常蟬聯年度用藥冠軍的抗血栓藥,今年就從三十六點一元調降到三十四點四元,降幅為一點七元。這次為二○一三年以來調降品項次少的一年,最少的一年是二○一四年,調降六千八百二十一項藥品價格;最多的一年是二○一三年,調降七千五百八十三項。
黃兆杰表示,由於往年藥界反應每年藥價調整都不知道幅度,對於公司財務預估造成莫大困難,需要透明可預測的制度,因此二○一三年開始試辦藥費支出目標制,前一年先計算隔年藥費支出目標值,如果隔年超過這個目標值,才會進行藥價調整,如此藥界就可以是先知道調整情形。
黃兆杰表示,去年藥品支出目標值是一千六百二十三點一億,因為去年實際核付金額核付是一千六百七十八點三億,超出目標之部分為五十五點二億,再扣除與廠商要價量協議返還之十四點八億,因此今年藥價需要往下調整四十點四億。健保署曾經調查過,因藥價調整後換藥的比例其實很低,僅約百分之零點三,因為醫院和廠商合約是簽一、兩年,藥價調整後會重新議價,但不會因此馬上換藥,民眾應不致擔心換藥潮。
黃兆杰說,理想上藥價的成長幅度要與總額成長幅度相當,但隨著新藥引進和人口老化,藥費成長長會超過總額所核定的成長率。
醫療費用的申報如果超過總額,會有浮動點值來控制,但由於藥費是一點一元,所以需要採取調整價格的方式,來控制藥費的成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