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石港口宮大整修 媽祖點頭 江俊亮 |2020.08.26 語音朗讀 331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全台現存藝師周老全作品不多之手,圖為周老全的題字,相當罕見。圖╱記者江俊亮 壁堵上的泥塑因風化而褪色,但仍可見作工精細。 圖╱記者江俊亮 東石鄉笨港口港口宮廟貌古樸莊嚴。圖╱資料照片 【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嘉義縣東石鄉港口宮供奉媽祖金身,全台分靈近三千處,由於距上次廟宇重建已逾六十年,經廟方擲公筊請示後,將進行大整修;廟內的門神彩繪、交趾陶及剪黏等名匠作品,將採原尺寸、原技法、原材料方式修復或保存。港口宮總幹事鄭招興表示,港口宮創建於清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距今有三百三十六年歷史;上次重建是台灣光復後,地方善信因廟宇老舊,卻受限於經濟能力因素,於是對外勸募,自一九四八年動土,歷時十年才竣工。精湛技法 60年風采不減港口宮為傳統南方式廟宇建築,拜殿兩側牆堵的半立體畫作,為嘉義新港藝師林萬有的作品;水車堵保存有他與台南安平藝師周老全的交趾陶作品,另有台南匠師彩繪的門神等文物,是台灣戰後少數保存舊貌的傳統廟宇之一。鄭招興表示,林萬有是台灣光復初期知名的交趾陶、剪黏藝師,牆堵兩側的作品〈添華晉爵〉與〈天官賜福〉,人物頭部呈立體狀,身體為平面彩繪,是林萬有於一九四九年以「影塑」技法彩繪而成,相當珍貴,但已風化嚴重。廟方指出,林萬有出生於清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年),十四歲時跟隨姑丈梅菁雲學藝,精通寺廟剪黏、交趾陶、影塑彩繪等技藝,畢生傳徒十餘人;弟子林洸沂獲文化部「葉王交趾陶保存技術」保存者,作品由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永久典藏。至於廟內的剪黏、交趾陶作品,則出自藝師周老全之手,現存的周老全作品已經不多,港口宮水車堵的作品〈狄青大戰王天化〉雖然長年受煙薰,彩陶偶已黯淡無光,加上蒙上一層厚厚的灰塵,但仍能看出作工之精細。動盪歲月 香爐記載歷史鄭招興表示,港口宮後殿供奉頭戴五佛帽、身披珍珠披肩的觀音佛祖,佛像前有兩個石香爐,一個是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年)東石寮村弟子吳緘敬奉,另一個則是一九四八年廟宇重建時,蔣姓信眾所獻奉。文史工作者姚其中表示,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時,政局動蕩,百姓因擔憂溫飽,少有興建大型建物,遑論整修廟宇,因此那一段期間的廟宇建築,可謂呈現一片空白,港口宮建築及觀音殿前的石香爐等文物,剛好可以填補那段歲月的紀錄。姚其中指出,港口宮是戰後初期傳統宗教建築工法少有的見證,拜殿兩側牆堵有林萬有的泥塑彩繪,現今罕見;周老全的作品全台僅台南關仔嶺碧雲寺、港口宮等保留,更顯珍貴,再加上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赤崁吳隆中贈的令旗架、多件清代匾額等文物,堪稱是宗教藝術的寶庫。由於港口宮距上次廟宇重建已逾六十年,地方對於是否重建或整修,意見分歧,廟方於今年五月置天台,邀集當地六庄十一角頭信眾出席,由現任主委張萬傳擲公筊請示,並提出大整修、小整修、重建等三方案,結果大整修獲三允筊定案。鄭招興指出,港口宮因位於海邊,廟內的泥塑、彩繪因鹽化而受損剝落;交趾陶、剪黏及匾額等文物因長年煙燻而灰暗難辨;壁畫、雕刻、門神等彩繪都已斑駁或失去光澤,因此廟方決定聘請通過文化部審查的傳統匠師進行修復。 前一篇文章 教界動態 下一篇文章 DIY紙藤托特包 大馬落實環保 熱門新聞 01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2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3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4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5【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6【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07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8【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42025.05.0910科技傳母愛 點亮盲母新視力2025.05.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紐約時代廣場浴佛 紐約州長表揚佛光山新馬寺佛祖花車巡境 傳遞佛教光明祥和傳證長老讚頌大典 僧信緬慈心悲願金門迎城隍 佛光人喜結緣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佛光會慶佛誕 百萬人浴佛響應蔬食 作者其他文章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小童軍義賣餅乾 支持寮國教育螢河鐵路南華好書義賣 所得捐偏鄉小學媽祖畫家曾良美 彩繪慈悲與莊嚴南華推生命教育 培育生死教育師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