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景崧竹聯。圖/文資處提供
【本報台南訊】台南市文化局陸續將收藏的古文物整理修護,挑選價值較高但情況較差的修繕,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提報古物,讓古文物擁有文資身分,受到重視與保護,其中受矚目、收藏在孔廟內的八方御匾,有機會成為第一批提報為國寶的文物。
台南市歷史悠久,文化資產管理處指出,目前收藏管理的古文物有一萬多件,市府從三、四年前開始,每年編列預算進行古文物調查整理,提報為文資法中定義的「一般古物」,目前全市一般古物約六百八十件。
其中市府收藏多組清朝「楹聯」,因年代久遠,有劣化與蟲蛀狀況,文資處委託台南藝術大學團隊,花一年半完成修護。
文資處表示,「楹聯」屬對聯的一種,清代文人雅士多以題字、雕刻或書寫在紙、絹、布或木板上,懸掛於古剎名寺或私人宅第的楹柱,用以歌頌事蹟、抒發心緒。
市府文資處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保存中心合作,使用反射式傅立葉紅外線光譜儀器,探究彩繪層的色粉組成,成為文物材料的重要分析資料。
團隊發現清同治年間曾任台灣兵備道的唐景崧寫的「竹聯」,彩繪層經多次處理,最原始應為紅底黑字,而非現今可見的紅底綠字。另外,道光年間曾任噶瑪蘭廳通判的朱材哲寫的「書聯」,在黑色刻字下可見藍色彩繪層,初步判斷可能與鄭成功文物館收藏的「卯橋別墅」匾(陰刻藍漆)為同一組的匾額楹聯,但仍須進一步分析。
文資處長林喬彬說,兩人都是當時名人,楹聯中呈現的文字內容是台南重要的歷史,將提報一般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