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胎畫琺瑯花卉茶碗〉,紅紫花叢中的一類藍色小菊花,是康熙皇帝出巡塞外的旅途記憶。
圖/故宮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想知道康熙皇帝如何玩出風格?又為何康熙朝的琺瑯彩瓷,總會見到紅紫花叢中的藍色小菊花?國立故宮博物院即日起推出「風格故事──康熙御製琺瑯彩瓷特展」,透過「皇帝實驗室的試作」和「御製風格」兩大單元,展出故宮典藏收納於紫禁城景陽宮的試作品,並透過試作以及成品的比較,展現御製琺瑯彩瓷,從草創試作到發展成熟的轉變,發掘隱含其中的皇帝小故事。
故宮表示,琺瑯彩瓷屬畫琺瑯工藝下的一種,製作時以瓷胎作為基底素材,再用各色琺瑯料彩繪裝飾紋樣,經窯爐烘烤而成。由於這項工藝首創於康熙朝,成品多半以「御製」款為標記,含有「天子的」意思,也蘊含了帝王審美意趣。
在「皇帝實驗室的試作」展覽單元,展出原本收納於紫禁城景陽宮的一批試作品。其中胭脂紅彩系列,是清代以本土技術效法西洋金紅彩,在釉中加入「金」元素,新創而成的粉紅色系胭脂紅彩,色澤猶如女子絳唇胭脂般高貴典雅。
這個單元中,也展出一件康熙年間〈錦地開光西洋仕女肖像畫碗〉「大明弘治年製」款作品,碗外開光畫有四幅表情、姿態各不相同的西洋仕女肖像畫,風格與技法均迥異於中土原來樣式,見證康熙御製琺瑯彩瓷草創階段存在的西洋元素。
「御製風格」展覽單元則從「皇家標記」、「山花野菊」和「宮廷潮色」視角,引領民眾認識康熙御製琺瑯彩瓷的風格特色。
「山花野菊」更可窺見,康熙年間琺瑯彩瓷眾多的裝飾花卉紋樣中,「藍色菊花」是經常可見的花朵小標記,穿插於具象花叢,偶爾也和粉色品種一起出現,對照康熙四十四年皇帝題記畫家蔣廷錫〈野菊〉軸中,以「山花野菊喜清風,塞北烟光報嶺楓」歌頌出巡塞外(指中國大陸長城以北的地區)認識的小菊花,捕捉到皇帝將旅途記憶,轉換成御製風格的有趣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