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散步 擁抱台灣深層文化 李祖翔 |2020.08.20 語音朗讀 238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任何想知道的歷史、文化典故,島內散步盡力協助客製化。圖/島內散步提供 顏志豪帶導覽,讓國際旅客認識台灣民間信仰。圖/島內散步提供 外國旅客、交換學生體驗台灣文化。 圖/島內散步提供 【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認識台灣能有幾種方式?在城市導覽團隊「島內散步」的多年耕耘下,從學生到企業、外賓參訪,都能用「客製化服務」了解想知道的歷史,接觸生活中難碰到的人!Google、微軟、誠品書店、社群平台、飯店、航空業、兩廳院甚至教師手冊都與他們合作,島內散步共同創辦人魏兆廷說:「希望每個人都能理解這片土地的生命故事,全面性地認識自己,找到文化自信。」島內散步成立於二○一二年,第一條導覽路線在大稻埕,幾年下來接待收費導覽超過六萬人次,設計超過四百條文化導覽及小旅行路線,與超過二百位專業領域的導覽老師和地方團隊合作。「來台北一天,你會去哪裡?」什麼地方最具代表性?島內散步客製預約負責人顏志豪分享二○一七年一份日本雜誌打破框架帶來的驚喜,它的封面有別從前的紐約帝國大廈、東京晴空塔等城市地標,選了台南正興街街景,有招牌、機車和小吃店,「也許一般人覺得玉山、一○一才具代表性,但街區的確更真實、自在,事實上,台灣日常的面貌愈來愈受國際旅客喜愛了」。歷史更迭細節 一一呈現每逢外交部指定島內散步接待外賓參加徒步導覽時,他們喜歡介紹像媽祖廟這樣接地氣的文化,從廟埕前居民的互動、特色美食到廟宇中心靈寄託的藥籤、薰陶忠孝美德的壁畫,突顯外國沒有的、展現信仰包容性的樣貌;在導覽中,可以認識茶文化從華人世界傳播到各地的路徑,認識不同歷史時期對台灣的影響,感受每個家族產業的堅持與美味,「台灣很美麗,是值得深入了解、進行永續旅行的地方」。顏志豪說:「歷史更迭的細節很有意思,透過導覽可以發現日常容易錯過的細節。」如西門中山堂的位置,最早是清代台灣巡撫衙門,日治時代興建台北公會堂,國民政府遷台後更名為紀念國父孫中山的中山堂,原有大廳廊柱象徵日本皇室的菊花改成了梅花,並放置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紀念碑在中山堂廣場上,「在同一個地方埋藏不同時代的痕跡,是台灣獨有的文化錯置與包容性」。有趣的是,島內散步是由一群很理性的工作者組成,在感性包裝的背後有無數縝密的規畫,不斷思考如何把文化議題不偏頗的呈現出去,如農曆七、八月坊間有很多鬼故事活動,他們覺得只講鄉野奇談不夠吸引人,揭露鬼故事的成因更有意思,「沒有佐證的都市傳說都是從哪裡傳來的?人們基於什麼樣的心情傳播?背後是否有文化歷史的脈絡?台灣有沒有本土妖怪?日治刑場又在哪裡?」島內散步一一帶民眾探索。引領兒童參與 共構未來「島內散步有個共同努力的目標,就是幫助大家認識自己、傳承文化,也讓外國人認識文化自信的台灣。」魏兆廷說,為了與地方產生連結,部分導覽員來自相關產業的專家,如批發市場行程就邀請曾經擔任拍賣員的現任課長進行解說,每一種主題都能讓長期被社會誤解或忽視的人發聲,「每一位導覽老師都代表一份台灣的聲音,民眾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他們也常把旅客帶到特色店家,卻不抽成,還將麥克風交給老闆,島內散步行銷總監高捷說:「很多產業值得被認識,當家族成員發現自己的產業是有意義與價值的,更願意繼承。現在很多飯店都會和他們合作,想讓旅客了解飯店周遭,兩廳院也希望民眾在欣賞音樂活動前後,認識其他的藝術場域,開始看見台灣不一樣的生活面貌。」暑假,島內散步還有兒童營隊,以結合課綱為特色,讓孩子了解淡水河的水資源、古亭的文化資產和認識大稻埕、艋舺。不僅有孩子連續報名五次,每次活動也都讓大人感動,如想像自己是北門古蹟,孩子就童言童語希望「自己不要被拆掉」,或在新店十四張撿垃圾後主動寫信給市長,表示那裡的人感情深,不要太快拆掉他們的房子,希望許多原有的美好不要輕易被潮流取代。他們更與出版社編製了《走,進社會》教師手冊,期許人人都能當推廣台灣文化。 前一篇文章 校園社區共讀站 洋溢海洋風 下一篇文章 陽明交通大學 明年2月成立 熱門新聞 01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02星馬印汶閱讀研討會 500愛書人共讀《六祖壇經》2025.05.1303佛光會慶佛誕 百萬人浴佛響應蔬食2025.05.1304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05蚊吸熱血 燙口嗎?2025.05.1206社論--抗戰信史有反侵略之路2025.05.1307商家貼女子瞪眼照 防盜效果勝監視器2025.05.1408佛光山開山59年 佛光人集體創作 共建人間淨土2025.05.1609【論愛談情】 怎樣做才是為孩子好?2025.05.1310浮世繪躍上吐司 藝術新食感2025.05.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為學生健康把關 南市發表營養教育專書佛大參訪汶萊 辦學特色獲當地高中肯定 南華雲水書車成果展 展現全台首創由孩子創作AR繪本 校外文化體驗計畫開跑 逾5000名師生走出校園口腔保健 壽山攜手獸醫為狒狒拔牙、根管治療策展水圳故事 小學生化身自然觀察家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