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中小教師行政負擔大,每年暑假都造成行政大逃亡,不少學校剛換一批行政新手,又陷入「樹種調查」行政深淵。教育部本月初發函全台中小學,要求盤點學校轄管樹種及數量,月底就要填寫完畢,對大校或山區學校而言是大工程,新進總務人員光「認樹」就欲哭無淚。
行政院長蘇貞昌七月宣布,全國中小學將在二○二二年二月前班班有冷氣,裝冷氣要用電,太陽光電可發電,種樹則可節能減熱,三者需同時進行。蘇貞昌表示,「種樹就要種對,不僅不准種黑板樹,更應以本土原生種為主;從種樹開始,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教育部火速於本月七日發函全國高中以下三千七百二十所學校,於八月三十一日前協助填報「校園植樹環境自我評量表」,除了調查校園三公尺以上喬木或棕櫚樹為主的樹種、清點樹「口」,也了解還有多少植樹空間。不過,因為命令來得又快又急,讓學校人仰馬翻。
台中市何厝國小總務主任蔡昌樺說,對於非專業老師而言,很多樹木是叫不出名字的。他認為,教育部既然要安排相關專業人員到校了解、評估校園植樹環境及需求,校方當日陪同到訪人員進行校園植栽評估與記錄即可,不用多花時間填報表。「上級單位發個文,承辦組長可能要花好幾天調查」,基隆市安樂高中教師李啟嘉說,單是日常行政工作就很繁重,為了一個突然進來的表格,勢必得耽擱原本工作。
教育部表示,這次調查是為了解學校樹木植栽現況、樹種數量、不適當樹種數量、植樹面臨問題及需求,教育部將以「小樹種起、適地適木、原生樹種」為原則推動校園植樹,後續依專家建議時間,採適時、適地、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