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國道將逐步架設風雨霧氣候偵測站。圖╱氣象局提供
【本報台北訊】颱風襲台,瞬間強風導致國道遊覽車翻覆意外時有耳聞,像二○○八年強颱薔蜜、二○一六年中颱梅姬撲台,都曾發生國道遊覽車翻覆意外。交通部高速公路局與氣象局合作,於國道上架設風雨霧氣候偵測站(氣象站),最快今年底全面建置完成,未來將比照交通事故提醒,用路人可精準得知幾公里處有強風、濃霧。
按照國外統計,天候不佳肇事率遠高於一般肇事率的四到六倍。高公局觀察,中區國3和美路段因為靠海所以風較大,國1三義常有濃霧;北區國5蘇澳路段風力強,國3關西到龍潭75 K處和國1高架五楊,則要留意強風跟濃霧;至於南區國3高屏溪斜張橋風力往往較大。
國道目前部分路段設有風力偵測器,以及濃霧偵測器,當發現風速大於六級、每秒十四公尺時,就會觸動高速公路交通資訊顯示板(CMS),顯示「強風注意小心駕駛」;一旦濃霧發生,就會顯示「天候不佳」、「用路狀況不佳」等,提醒用路人注意。
不過,不少駕駛反映,CMS猶如「放羊的孩子」,一直顯示天候不佳,但當下國道明明就是無風、無雨。楊姓駕駛人抱怨,看過顯示版提醒前方濃霧,但車當時已行駛在濃霧之中,提醒相當多餘。陳姓駕駛人則說,颱風天開車上國道,總是膽戰心驚,感覺車子在晃,卻不知道風力多強。
每5~10公里設站 資訊更精確
高公局因此決定和氣象局合作,由專業人員蒐集資料,讓資訊更精細,也能跟現有交管措施做配合。未來夏天颱風季,及每年十一月到隔年三月霧季,都可明確得知幾公里處起霧或強風狀況。
高公局說,目前中區已於四月完成建置,北、南區最快年底完工,屆時將試辦提供每公里精確風霧資訊。
氣象局表示,三區合計架設七十九個風雨霧氣候偵測站,中區二十九站,北區與南區各二十五站,總經費約在五千兩百萬元,其中三十六站配有能見度偵測器。若再加上國道沿線原先就有的自動氣象站,未來國道平均每五到十公里就會有一個氣象站,總數約一百五十個。
不過,氣象局說,台灣高速公路較窄,氣象站位置放在中間是最佳,新設氣象站目前放在影像台上屬不得已,至少無周遭建物或樹木干擾。建置完後如何與高公局密切合作,讓觀測資料發揮最大效益,是最大的挑戰,現正努力調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