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大學實測14種口罩 醫用防飛沫效果好 絲巾沒太大作用

 |2020.08.12
917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衛生專家判定遮掩臉部是降低新冠病毒傳播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少有研究探討不同材質口罩的效果。美國杜克大學最新研究實測實十四種常用口罩,探討防飛沫傳播效果。

法新社日前報導,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科學團隊在期刊《科學先端》(Science Advances)刊登研究結果,他們發現醫用口罩防飛沫傳播的效果比棉質口罩好很多;絲巾和蒙面頭巾類則沒太大效果。

研究結果對公共政策有所啟示,尤其美國有關當局先前鼓勵民眾使用一些紡織材料製口罩,將短缺的醫用口罩留給醫護人員。曾在歐巴馬政府擔任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主任的佛利登(Tom Frieden)在推特上針對這項研究回應說:「我們必須擴大外科口罩的產銷量。」

杜克大學科學團隊設置的實驗費用不高,他們讓人在暗房,朝著經擴展的雷射光束方向說五次「大家保持健康」,而且有手機鏡頭在記錄。然後使用一套電腦演算法計算飛沫量。這些雷射和鏡頭裝置只花兩百美元(約新台幣五千九百元),不是專家也能容易複製這款實驗設計。

據報導,研究發現第一線醫護人員所戴的專業醫療級無呼氣閥N95口罩,可將飛沫傳播率降至百分之零點一以下。外科口罩或聚丙烯不織布口罩也不遑多讓,比起沒有遮掩臉部,這類口罩讓飛沫傳播率降幅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手工製棉質口罩覆蓋率佳,可擋正常說話時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九十飛沫,取決於有幾層和褶襉。但絲巾類僅減少飛沫約百分之五十,而圍脖實際上增加了飛沫數,可能是把最大的飛沫散成許多較小的飛沫。具呼氣閥的N95口罩,在擋飛沫傳播量方面表現與棉質口罩差不多。

研究共同作者威斯特曼(Eric Westman)認為,「聊勝於無」的概念有待商榷,口罩材質不同,防疫效果有差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