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紅茶業文化館 80年老茶廠 飄送客庄茗香

文╱人間社記者熊惠蘭 |2020.08.10
3551觀看次
字級
「台紅茶業文化館」外觀。圖╱人間社記者彭日清
羅元鴻(左)解說製茶過程。圖╱人間社記者彭日清
二樓用於儲存茶葉的木造倉庫。圖╱人間社記者彭日清
文化館陳列的採茶、製茶器具圖╱人間社記者彭日清。
半磚半木造的老茶廠,有令人走進時光隧道的錯覺。圖╱人間社記者彭日清
包裝茶葉用的機具。圖╱人間社記者彭日清
館內放大的老照片,見證茶廠的輝煌期。圖╱人間社記者彭日清
鑲滿金屬刷板的牆面,每一塊都是茶葉外銷港口與城市名稱。圖╱人間社記者彭日清
手工茶葉木箱。圖╱人間社記者彭日清
「桌球冠軍盃」見證客家文化的團結力量與傳承。圖╱人間社記者熊惠蘭
早期外銷用的茶箱上的手刷字。圖╱人間社記者彭日清。

文╱人間社記者熊惠蘭

走入「台紅茶業文化館」,彷彿走入時光隧道,總有驚喜處等待旅人發掘,半磚半木造的老茶廠,每一塊紅磚都蓋有「日治時代的窯章」。這個位於新竹關西鬧區的文化館,見證關西茶業的歷史風華,不僅是昔日關西茶葉集散地,也是新竹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

「希望這裡成為關西的客廳」,台紅茶業文化館由羅家第四代羅怡華與羅一倫姐弟負責規畫與營運,他們立下願景,新一代茶文化傳承人要將文創注入製茶業,多年來不定期在文化館推出音樂會、藝術展覽,為提升地方文化而努力。

1999年發生921大地震,造成老茶廠建物受損,經修復後,由羅家後代將茶廠東側廠房及主建物二樓規畫為文化館,如今仍保留製茶功能,讓參訪者能從茶廠氛圍中,感受台灣茶文化豐厚的底蘊。

負責導覽的羅元鴻是羅家第四代。他說,茶廠如今每年仍產出10萬公斤茶葉,每年的4、6、8、10月是當地的採茶製茶季節,每個月10天,全年共40天,這個期間造訪的遊客,可聞到隨風飄送的茶香,同時還可一睹茶葉從茶菁化身為甘醇茶湯的過程,享受嗅覺與視覺的雙重饗宴。

羅元鴻表示,文化館一樓磚造倉庫,是運用貼鉛版及架高木地板工法來達到防潮防腐功能,讓沒有空調的老倉庫,終年能保持攝氏22度的涼爽乾燥,令人不禁為先民的智慧豎起大拇指。展覽區展示羅氏家族經營的歷史軌跡,包括數百張泛黃的老照片、古建材、古物、大樑改製成的長椅、茶箱等,史料保留完整,引人入勝。

二樓有個超大型的骨董級茶倉,是現存保存最完整的古老木造倉庫之一,專用於儲存茶葉。當倉門開啟時,茶香流洩,令人流連不捨離去。

茶葉外銷全球

手工木箱運送

「很多人不知道,80年前的關西,就已經很國際化了!」羅元鴻表示,當時這個人口不到3萬人的小鎮,一年生產200萬斤茶葉外銷到世界各地。他指著一張日治時期中島一晴繪製的「新竹州大觀圖」,圖中清楚標示關西主要特產就是茶葉。

羅元鴻表示,根據文獻記載,關西早在1872年就有百戶農家種植茶葉,每當茶產季,農家會利用晚上把製好的毛茶(初製茶)烘乾,隔天早上再由茶販前來收購毛茶,在沒有公路、沒有水路的時代,只能仰賴挑夫,一包一包將茶葉挑到龍潭、大嵙崁溪畔,經由水運把茶葉運到淡水、再外銷到國外。

文化館牆上一張巨幅的老照片,有一字排開的進口大卡車,裝載滿滿的紅茶,包裝的木箱外以英文寫上倫敦、鹿特丹、哥本哈根等地名,見證關西紅茶外銷的輝煌歲月。

為什麼要用「木箱」包裝茶葉外銷呢?羅元鴻表示,早年港口沒有貨櫃,木箱有防潮功能,因此使用手工打造的木箱來運送茶葉。當茶廠接到外國訂單時,會向木材公司訂購木板,在茶葉產製完成的前一天,由木材公司派出一輛載滿木匠的大卡車到茶廠,再專門開闢一條木箱生產線,把最新鮮的茶葉裝箱外銷,形成茶葉和茶箱兩條生產線同時進行的景觀。

傳承輝煌歲月

展示客家文化

羅一倫表示,1930年代,台灣紅茶以「Formosa Black Tea」為品牌出口,日本總督府也鼓勵生產紅茶,當時三井合名會社在北台灣就設立多間茶廠。日治昭和12年(1937年),由關西實業家羅碧玉號召羅氏家族,共同出資成立「台灣紅茶公司」,打破由洋行與商社掌控的茶葉銷售市場的局面。

昭和13年(1938年),台灣紅茶獲得當時台灣總督府所頒發「再製紅茶特等賞」,還曾獲選獻給日本皇室飲用的「獻上茶」,讓關西紅茶冠上耀眼的光芒。

展示櫥窗裡有一台打字機,標示「台灣第一台進口打字機」,由於茶葉外銷是國際貿易,許多文件、書信都以英文往來,因此經營者早年購進當時相當昂貴的打字機。在茶廠全盛時間,員工採三班制輪班,日領工資,為了因應廠內每天要發放的大量現金,廠內設有保險櫃,至今仍留在文化館供人參觀。

關西是客家聚落,館中陳列的「桌球冠軍盃」,見證客家文化重視家族團結的力量與傳承精神,也成為了解客家文化的極佳平台。文化館展示客家先民在地生活的樣貌與工作型態,泛黃的黑白照片訴說台灣茶業發展,與關西的歷史密不可分,更見證台灣茶葉外銷的輝煌歲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