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新課綱上路重視探究與實作,不少課程融入實驗元素,卻也衍伸材料費開銷的問題。教育部明定公私立高中「實習實驗費」收費額度,且高一階段,公校限收八十元、私校也只能收到一百一十元。有私校主張,實驗成果攸關學生日後升學的學習歷程檔案,收費額度應由學校自訂;公校則認為,實驗費太低不利課程發展,但為避免資源不均,教育部應統一補助材料費。
教育部公布一○八學年度實習實驗費標準,公、私立學校,以及不同年級階段,可收取不同額度的實習實驗費。例如高一階段,公校可收八十元,私校可收一百一十元;高二、高三階段,自然組或自然科達五學分以上,公校可收三百二十元,私校可收三百九十元。
桃園市立壽山高中校長徐宗盛表示,教育部明定收費標準,但新課綱上路後,學生有更多實作課程需求,實驗材料也多為耗材,實驗實習費一下子就入不敷出,也無法用來增購新型儀器。
徐宗盛透露,不少學校為了幫學生實作課升級,會爭取專案經費,例如「高中職優質化輔助方案」,即補助一校每位學生二百元材料費,藉此來支持新課綱的教學,也減輕學生經濟負擔。但這類經費都是「競爭型經費」,非每一所學校都可申請。換言之,學生也會因學校規模及能力,實驗課品質也有差異,無法避免資源不均,教育部應統一補助材料費。
另有私立高中主管表示,新課綱重視學生實作能力,學校實驗課程的作品及成果也會影響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好不好看」,且攸關未來升學。有些私校會另撥預算為學生自然領域課程「加菜」,例如每學期多增加一、兩次實驗機會,與他校做出區隔。
國教署回應表示,一○九學年度實習實驗費額度將比照一○八學年度標準,但考量新課綱上路後各校狀況,未來將邀集地方政府相關單位,針對實習實驗費額度進行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