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老少咸宜,對主人忠心。圖/取自網路
文/彌生
隨著現代人生活型態轉變,愈來愈多年輕人不生孩子,轉而飼養毛小孩,根據台灣農委會與數據統計公司資料,毛小孩數量不斷攀升;財政部統計處也指出,「毛」經濟正在蓬勃發展,毛孩數量更可能在2020年下半年,首度超過全台15歲以下的兒童數量!
其實,這個結論可說「一點也不意外」,因為人口結構類似台灣,少子化與高齡化趨勢走在台灣前頭10~15年的日本,早在2003年,便由於人口高齡化,加上生活型態轉變,犬貓數量超過該國15歲以下的兒童人口。
出現黃金交叉不意外
17年後,台灣即將跟上日本的腳步,在2020年底前,毛小孩和兒童數量出現「黃金交叉」──兒童愈來愈少,毛孩愈來愈多。此現象也讓人好奇:為什麼大家寧可養毛小孩卻不養小孩?
根據內政部人口資料指出,從2011年起,台灣受少子化影響,15歲以下人口每年以4%的速度緩速下降,相對的,貓狗數量則在快速的上升中。根據農委會調查推估,原本在2011年,全台有189萬7千隻犬貓,但到了2017年,卻一下子攀升到251萬隻,成長相當快速。
商業趨勢分析公司指出,依犬貓數量及孩童人口平均年增減率進行推估,2020年下半年,全台犬貓數將首度超過15歲以下孩童數,並且在2021年犬貓達295萬隻,遠遠超過預估的283萬名孩童數。
肇因單身化及高齡化
商業趨勢公司指出,此一現象反映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口結構變化」與「經濟壓力」兩大因素,對「熱中養寵物」產生推波助瀾的效果。換言之,單身者不婚、不生固然導致少子化,但更大的原因卻是「超高齡」及「超單身」兩大族群,養寵物滿足陪伴需求的人變多了。
從內政部戶政司公布的國人婚姻狀態顯示,2017年15歲以上未婚人口(含離婚、喪偶)突破1000萬人,占全國15歲以上人口幾乎一半(49%)。再從65歲以上高齡人口來看,也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目前已占總人口約14%,而且還在快速增加中。
娃娃車推毛孩滿街跑
從「陪伴需求」以及「情感需求」角度出發,單身者與高齡者依然希望自己不是孤單一人,於是寵物就成為「伴侶」與「子女」的替代品,甚至在生活中取代了過往孩子和另一半的角色,飼主不以寵物稱呼,而是視牠們為家庭重要成員的「毛小孩」,所以才會出現從2011〜2017年,犬貓成長率一舉躍升單身和高齡人口成長率的10倍。
此外,寵物食品及用品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高樹森表示,現在的年輕人覺得,養小孩子是很辛苦的事,養育、教育更是一筆大開銷,小孩從出生到成年,光是教育成本最少就要花200萬元,所以不少年輕夫妻選擇養寵物,認為寵物帶來的快樂多、負擔小、責任輕,諸多考量和上一輩截然不同,也造就推著娃娃車內毛孩滿街跑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