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政達
圖/人間社記者陳弼群
黃丙喜
圖/人間社記者陳弼群
文/人間社記者孫芳菲
佛光山法寶堂舉辦第四十二季法寶講座主題「相約佛法、向前有路」,八月二日由《人間福報》社長妙熙法師以「危機處理」為題,邀請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理事長楊政達、台灣科技大學教授黃丙喜與談,分享以何態度面對危機及處理危機的經驗,四百十一人聆聽。
妙熙法師表示,危機有跡可循,只是常被刻意忽略,才會一發不可收拾。今年開始的全球性新冠病毒疫情蔓延,至今確診人數已超過一千七百萬,甚至死亡人數達六十八萬餘人。《人間福報》接連取消參與國際書展及社慶、培訓課程等,並展開異地辦公,同時掌握全球疫情發展及做深度報導。妙熙法師說,在台灣應該要珍惜幸福,且平常要有危機意識和培養處理危機能力。
楊政達以「一則以喜,一則以憂」表達對疫情影響的感受,並舉出數件因疫情而展現光明面的時事,譬如經濟活動減少使噪音變小、空汙改善,而讓地球有喘息機會。巴勒斯坦男子蘇威提為恪守隔離規定,每天只能爬到二樓病房窗外,守候著染疫的母親,直到她過世。
至於如何面對危機,楊理事長引用星雲大師的話,「要有忍耐的功夫、承擔的勇氣、吃苦的精神與不挫的毅力」。楊政達二○一四年擔任國際佛光會南區協會會長,承辦創紀錄的四萬人在高雄世運館參加南區禪淨共修法會,還參與澎湖空難和高雄氣爆兩場救災,接著有高度維安的宗教界追思祈福大會,他都深信「有佛法就有辦法」來承擔重任,進而有成長的機會。
楊政達力行星雲大師的「柔和泰然面對、運用智慧經驗、懂得逆向思考、能夠回頭轉身」來處理危機。楊政達表示他的人生,就是道業、事業和家業的整合。禪淨共修法會時,他帶著員工載送物資,無論職位高低都一起工作。二○一六年除夕台南大地震,也有數名員工願意跟著他,在隨時會再倒塌的危樓中,手拿機具打洞搶救生命。楊政達認為三好品德教育很重要,且每個人都可以實踐「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他深信發心和布施能度過難關,並強調佛法可以翻轉人生。
黃丙喜教授參與過兩大企業危機處理,他說「心」很重要,若能早在二十年前來佛光山,應該可以容易過關。在藏經樓主殿看到星雲大師的字「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和「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都相當感動和印象深刻。黃教授說,面對危機和解決危機,首先要有願力,同時要有同情心和同理心;而人的快樂與否,在於心胸的廣度。
黃丙喜讓員工以「一日老闆」換位思考,透過溝通共同找新方向。他認為剛畢業的大學生、婦女、老人和弱勢團體四大族群受到疫情衝擊最大,除了疫情,現在還有社會經濟三大議題,即就業機會、家庭收入和居住房價,使物價指數爬升且貧富不均惡化。
黃丙喜分享轉危為安的四個法寶,即是積累、事業、習慣和心態。黃教授點出妙熙法師著作中經典一句「最大的保單其實就是福報」來闡述最好的保險是善心。至於事業,黃丙喜以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心量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句子,指出應該用轉念來改變思考。因防疫,現在每人在家時間增加,黃丙喜認為,善用多出來的時間改正不好的習慣,且要養成閱讀習慣,才能增進家庭和樂。
黃丙喜表示,此行到佛光山最大的收穫是學習「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不僅別人歡喜,自己也高興,這樣善的循環將使社會變得更美好。
「再困難的日子都會過去。」妙熙法師勉勵大家用佛法正能量,一起走過去,才能迎接未來的福報和好彩頭,並帶領聽眾以星雲大師所作的〈為社會大眾祈願文〉祈願祝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