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氧攀高峰 呂忠翰完登5座 |2020.08.01 語音朗讀 207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呂忠翰與張元植組織的登山團隊,去年挑戰喬戈里峰,因前方雪況風險極高折返。圖/呂忠翰提供 呂忠翰二○一四年連續二年完攀八千公尺級巨峰,同時締造最快登頂紀錄。圖/取自網路 張元植(左)與呂忠翰一同挑戰K2。圖/取自張元植臉書 【本報綜合報導】累積二十年攀登經歷、三十六歲呂忠翰,是台灣首位以無氧攀登超過八千公尺高山的登山者,目前已挑戰全球八座八千公尺以上的高山,至今無氧完登五座,他立下目標,希望在四十歲左右完登全球十四座八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出生彰化鹿港的呂忠翰,從小就讀體制外的學校,舅舅啟蒙他對登山與戶外活動的熱愛。他十三歲第一次登玉山時摔落懸崖,幸好吊掛在樹梢未受什麼傷,他也未因此懼怕登山,反而愈挫愈勇,立下他成為登山家的志向。高山空氣稀薄無氧考驗體能全球共有十四座超過海拔八千公尺的山,因高山上空氣稀薄,一般海拔超過六千五百公尺的高山就需攜氧,否則會身體不適,產生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身體虛弱等狀況,難以繼續攀登,對體能是一大考驗。呂忠翰自二○一三年起挑戰無氧攀登海拔逾八千公尺的高山,迄今挑戰過八座高山,已完登五座。呂忠翰表示,攀登高山相當高風險,要克服地形風險,運用攀登繩、冰爪等專業工具,才能越過陡峭冰岩或山頭等技術路線,加上氧氣只有平地的三分之一,攀登過程相當緩慢,但無氧攀登對他來說相對純粹,也是可以知道自己的極限,並更貼近大自然的方式。呂忠翰說,每次到國外攀登高山,行程需四十天至五十天,每次旅費高達上百萬,因此到國外挑戰攀登需靠募資、贊助才能完成。雖然他熱愛登山,不過父母擔憂登山危險相當反對,但登山是呂忠翰的夢想,也是生活的價值,他藉由每次登高山不斷挑戰極限,更貼近大自然,也更認識自己。因此希望在四十歲可以完登全球十四座八千公尺高山。他說:「我的生活哲學被山林環境影響滿大的,很多事情必須順其自然,面對挫折和困境時我會選擇出發上路,並不期待從都市中尋找答案。」面對挫折困境從自然找答案畢業於苗栗縣卓蘭鎮山區全人實驗中學的呂忠翰以及學弟張元植,因全校師生每年攀登一座三千公尺以上高山,不僅塑造兩人在思考上的獨立自主,更是他們兩人與山林結緣的開端。去年六月,他們帶著超過兩千人的群眾募資,出發挑戰海拔八千六百一十一公尺、位於巴基斯坦與大陸邊界有「野蠻之峰」稱號的喬戈里峰(K2),距離攻頂僅四百公尺處,兩人判斷前方雪況風險極高,當下協議折返,呂忠翰與張元植這般甘願不與環境拚搏的心態,其實經過長時間的學習與累積。「前方積雪的不穩定性是我們撤退的主因,當下情況是很客觀的,經驗告訴我們不能賭這一把,只能放眼期待未來。」在他們兩人的心中,能不能創紀錄已不那麼重要,反倒希望在登山教育付出努力,「目標已經不是一座實際的高峰了,能夠沒有後顧之憂的踏上一條自己喜歡的路線,是我們最期待的人生狀態。」 前一篇文章 電支大突破 4大服務拚明年上路 下一篇文章 口罩又掀搶購潮 通路多品質不一 熱門新聞 01【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2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3【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4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5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2025.05.1106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07社論--脫中入美的經濟難關2025.05.1108【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09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10星馬印汶閱讀研討會 500愛書人共讀《六祖壇經》2025.05.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穿康復毛衣 油汙企鵝重生海底蝗蟲肆虐 東沙珊瑚礁恐消失水管串起善心 翻轉尼泊爾山村中美關稅休戰90天 互降115%浮世繪躍上吐司 藝術新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