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信仰與排灣文化首座原住民教堂竣工

 |2007.08.30
429觀看次
字級

【本報瑪家訊】基督長老教堂常承襲國外建築風格,但屏東縣瑪家鄉玉泉教會牧師賴朝財兩年來,融合基督與排灣族風情塑造新教堂,外貌就像一名綁著頭飾、髮後插著羽毛的排灣族婦人臉孔,為原住民教堂開展出新「視」界。

這座教堂預計明年二月春節舉辦啟用儀式,嶄新的外貌已成為新地標,賴朝財希望這不只是精神、宗教信仰地,他也向縣府爭取八十萬元,把教堂一帶規畫為觀光街,要帶出觀光效益。

「興建這座教堂,在我心中早醞釀多時!」賴朝財說,他曾在三地門鄉看到興建教堂時,部落藝術家與耆老為了圖騰,在設計的新、舊觀念上起了衝突,他決定興建一座融合地方風情與基督教的教堂來化解這種觀念性的衝突。

這座教堂鳩工二年餘,今年六月完工後,白色牆面搭配落地暗色玻璃,就像一張原住民婦人的臉孔,慈祥地看著教友,賴朝財在教堂內充分運用光線,突顯出「光就是上帝」宗教意涵。

可引進光線、如羽毛矗立的天窗,在中午時刻直射堂內,就像上帝賜福,也像石板屋由天窗投入糧食,有著幸福、滿足感。他說,基督教與藝術有著豐富「符號與象徵」,「這裡統統都有」。玉泉教堂耗費二千五百萬元,全由教友奉獻。

原住民姓名叫「扶路客」的賴朝財,在東南亞神學院拿到碩士學位,論文也與原住民建築有關,題目為「台灣原住民本土化教會建築的研究」,他希望台灣的教堂能走出本土路線,「有著排灣風情,也不失國際潮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