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勢磅礡 南洋楹 文╱德禪 |2020.07.26 語音朗讀 711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近看南洋楹的小花朵。圖╱德禪 南洋楹又名摩鹿加合歡,佛光山藏經樓曾經有1棵。圖╱德禪 南洋楹的開花盛況。圖╱德禪 南洋楹開花後就結扁莢果。圖╱德禪南洋楹果莢長扁平狀,類似合歡。圖╱德禪國10嶺口交流道附近的南洋楹,都很高大。圖╱德禪 文╱德禪南洋楹(Falcataria moluccana)原產於印尼摩鹿加群島、新幾內亞、巴布亞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英文別名為摩鹿加合歡(Moluccan albizia),台灣早期將它稱為麻六甲合歡,可能是將印尼摩鹿加群島(Moluccas)誤譯為馬來西亞的麻六甲(Malacca)所致。豆科高大的喬木南洋楹別稱為摩鹿加合歡、南洋合歡的原因,是因為過去它曾經被歸為合歡屬(Albizia)植物,也曾被歸類為海紅豆屬(Adenanthera)或箭羽楹屬(Paraserianthes),而較新的分類,則將它歸為豆科南洋楹屬(Falcataria),並定名為「南洋楹」。南洋楹的株高可逾30公尺,樹幹通直,樹皮灰色、平滑;深褐色小枝具稜,有明顯的皮孔,幼嫩枝疏被短毛,整個樹冠呈伸展狀。二回羽狀複葉,錐形托葉早落,主葉軸疏被短柔毛;每葉約有7至14對羽片,上部對生,下部偶見互生;每一羽片約有10至25對斜橢圓形小葉,對生,葉基近截形,葉端漸尖,小葉脈偏向上緣,無小葉柄。穗狀花序,有時再排列成圓錐花序,腋生於枝頂,主花序軸疏被短柔毛。鐘形花萼,先端5短齒裂;鐘形花冠,裂片5枚,花萼和花冠均淡黃綠色,外側密被柔毛。雄蕊多數,乳白色花絲遠長於花冠,基部合生成管狀;雌蕊花柱又長於花絲,子房具短柄,柱頭小。結黑褐色帶形莢果,成熟時開裂為2瓣,內含橢圓形種子10至20枚,種皮褐色。4至6月,南洋楹盛開時期,滿樹小花,近看時,一束束乳白色的雄蕊花絲,比淡黃綠色的花萼和花冠搶眼,也許這是它又稱「白合歡」的原因。佛陀紀念館往佛光山的佛光大道,曾經有一棵高大的南洋楹,樹形非常俊美,彷如黃山的迎客松一樣,也有「氣勢磅礡」的雄姿。筆者曾經拍攝到它滿樹的黃綠色小花,非常壯觀。後來,它終於圓滿了一期的奉獻,將一生的美麗供養給佛菩薩,留下深刻的記憶給曾經關注過它的芸芸眾生。最近,又在國3田寮交流道一帶和國10嶺口交流道附近,發現好多棵宏偉的南洋楹,感覺像多年不見的朋友重逢一般。由於南洋楹在台灣屬較為陌生的植物種類,雖然偶見於公園、校園等地,但是往往被誤標為二回羽狀複葉的其他樹名。有趣的是,紫葳科的藍花楹(學名Jacaranda acutifolia Humb)也會被誤稱為南洋楹,除了名稱相近外,也可能是二回羽狀複葉的相同特徵所致,其實二者的花差別很大。 前一篇文章 【視覺DJ】 美景在日常 下一篇文章 【尋幽趣】 阿里山頂湖步道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3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04火星生命跡象 最有力證據現蹤2025.09.1205氧2025.09.1206MLB太空人、水手、遊騎兵 搶進季後賽 2025.09.1207便利店變咖啡教室 失智嬤樂學展笑顏2025.09.1208歡慶文化日 南天寺共建和諧社區2025.09.1209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10旗山禪淨中心攜手鄰里 打造幸福旗山2025.09.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白色墨水】晨光花語【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療癒綠洲】荷塘暮色【視覺DJ】礁石間的驚喜【純植生活】甜蜜長果桑 化身毛毛蟲的驚喜 作者其他文章梅花 撲鼻香 梅樹愈冷愈開花果實像牛角 皇冠花 又稱牛角瓜九芎神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