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陳世興古宅以豎向石材砌成的磚牆,因修復重現世人面前。
圖/台南市文資處提供
【本報台南訊】目前正在進行整修的台南市定古蹟、清代保存至今的陳世興老宅,修復人員將老宅正面的牆面清理後,發現原本包覆在泥灰裡的磚牆,竟是以特殊的豎向石材砌成,為古宅中相當罕見的建築方法,因為修復才有機會被後人看見。
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表示,市定古蹟陳世興宅隱身於巷弄內,鄰近赤嵌樓,是全台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民宅建築之一,創建年代推估可上溯至一七五○年(清治乾隆十五年)。陳世興宅正立面現況是白灰粉光面,因粉刷層膨鼓,修復匠師將裂化之粉刷層剔除,重新進行牆面粉刷仿作修復。
而在剔除原有粉刷層後發現,裙堵磚牆每隔八十三至九十七公分間以豎向石材,上下錯置,相較居民磚牆構法相當罕見,邀集專家學者進行現勘評估後認為,此種砌法確實少見,在歷代整修下掩蓋不為人知,因此次修復工程方有機會讓世人看見。
因為發現罕見的磚牆,文資處已要求變更修復設計,保留古蹟原本持有的磚石砌法,於表面進行清洗及加固,未來將展示特殊建築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