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生命 他教17萬人急救 李祖翔 |2020.07.19 語音朗讀 266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去年線上急救教育平台走入台北華山文創園區的雜學青展。右二為楊翔文。圖╱楊翔文提供 楊翔文(前排右二)以專業攝影的手法製作急救教材。圖╱楊翔文提供 楊翔文將教材帶入校園,傳播容易理解的急救知識。圖╱楊翔文提供 【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緊急救護承受巨大壓力,《安妮怎麼了?》平台創辦人楊翔文認為:「其實你不是孤單一個人,不需要承擔所有決定,我們是用一個系統在拯救生命!」楊翔文是攝影工作室負責人,也是救護技術員,因為一個簡單想法架設了線上急救教育平台,兩年累計影片九十部,「學生」超過十七萬人。台大土木研究所畢業的楊翔文,投入急救教育領域始於一次震撼目擊。大三那年他修了緊急救護課程,和消防局一起出勤,當時的通報說,有位父親吃飯時倒下,讀國中的女兒在急診室外崩潰大哭。他說:「在那之前,我從未感受過生命的脆弱。」也意識到救護員可以改變許多人一生,因此加入救護義消,更自費進修成為中級救護技術員。二○一七年他開始從事救護教學,發現教材不足之處,興起運用專長完善現有教材的想法,在旺英衛教基金會贊助經費後,拍了第一套給救護員學習的《安妮怎麼了?》的影片,二○一八年四月急救教育平台正式上線,還有醫師從中指導。全民自學急救 目的達成不久,衛福部編修第二版高級救護技術員教科書,主編邀他加入協助製作影片。緊接著又投入讓全民學急救的教材,因為調查指出六成五民眾不知道哪裡可以學救護,二成九沒有錢學,所以他募資一百零四萬元,加上旺英支持四十萬元、公司填補剩下缺口總計二百萬元,每天耗時十二小時自製教學影片,九個月才拍完。瀏覽過影片的人都說「很好用」,「比過去的圖文教材還清楚」。例如什麼狀況需要用CPR和AED設備?答案是患者無意識、沒有正常呼吸的時候,影片也講解「不正常呼吸」的特徵,補充美國心臟醫學會知識,並建議「別量脈搏而用手觸摸胸腹之間,觀察橫膈膜起伏判別呼吸狀態」,還特別說明AED的作用,是讓不正常跳動或顫抖的心臟恢復正常,且有自動語音教導操作,操作時不用緊張。平台以已有三套完整教材上線,讓楊翔文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在新竹尖石鄉的替代役,看了影片後做出心智圖,把急救知識、步驟、影響、存活率都標記清楚,「很興奮,這表示我們想讓全民學急救的目的達成了。」他想,如果全民都能發揮急救作用,可能許多生命就不會失去了。急救培訓機制 能力取向教材之外,民眾的急救態度更需要建立,「有次接獲健身房通報,教練已做CPR但沒用AED,錯失挽救生命的機會,問他原因竟是不敢操作、怕做錯」,學了為什麼沒有信心做?細細推敲,與過去培訓方式有關,以前只要學習時數滿了、考試通過就好,很少確認是否明瞭正確步驟及操作熟練,因此他想要改變機制,走能力取向,「確認學會了才能結業」。此外,民間有太多錯誤急救偏方,「如癲癇怕咬舌,民眾塞筆、襪子、筷子或手指,都對患者無益;還有燒燙傷不沖水反而抹牙膏或用冰塊冰敷,都很荒謬。」所以他又想翻轉急救教育,為了獲得公信力,他進修高階救護技術員,編輯救護員手冊,更將教材帶入校園。急救教育大改革落在一位年輕的民間救護員身上,楊翔文說做起來真的很累人,專業示範人員少,救護器材高達三十三項,整理跟管理都需要專家,「快崩潰的時候,都會想起學長說的:要勇於改變那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慶幸有這麼一群人,一起打造台灣最好的救護員教科書。 前一篇文章 史上最近 太陽特寫 下一篇文章 北市唯二例外 湖山、雙溪國小 親近自然不裝冷氣 熱門新聞 01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02星馬印汶閱讀研討會 500愛書人共讀《六祖壇經》2025.05.1303佛光會慶佛誕 百萬人浴佛響應蔬食2025.05.1304商家貼女子瞪眼照 防盜效果勝監視器2025.05.1405社論--抗戰信史有反侵略之路2025.05.1306佛光山開山59年 佛光人集體創作 共建人間淨土2025.05.1607【論愛談情】 怎樣做才是為孩子好?2025.05.1308馬鈴薯、酸菜易被誤解 實有益腸道健康2025.05.1609【時光重逢】 聽無,聽有,聽見花朵2025.05.1610佛館、南藝大簽署合作 館校合作續添新頁2025.05.1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世壯運大巨蛋開幕 黃仁勳點燃聖火佛光山開山59周年 全球同步抄經黃仁勳來台 穩固大陸市場 輝達傳擬設上海研發中心核三今除役 台灣邁入非核家園穿康復毛衣 油汙企鵝重生海底蝗蟲肆虐 東沙珊瑚礁恐消失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